專家觀點:建多元教育評價體系是考試改革的根本
2018-11-02 10:38:18新浪看點文章作者:儲朝暉
各地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正在推進,大量證照不全、存在違規行為的培訓機構停業整頓。但校外培訓熱并沒有真正“退燒”,重拳整治之下,校外培訓機構依然火爆。甚至在一些地方,整治行動引發了培訓費上漲、培訓班報名難等現象。
經過近年的迅猛發展,培訓機構體量巨大,累積的問題顯然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徹底解決,也不可能僅僅依靠政府力量就能解決。怎樣從根源上整治校外培訓機構,進而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態?就相關問題,《民生周刊》專訪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
儲朝暉
民生周刊:今年以來,教育部門已經對培訓機構進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您覺得治理成效怎么樣?學生負擔減輕了嗎?
儲朝暉:通過整治,一些培訓機構的招生得到遏制,尤其是北京市3點半到5點實行校內托管之后,這個時段到培訓機構上培訓班的減少了。一些地方對培訓機構整治后,培訓量有所下降,可是不是問題解決了,還不敢說。
但是,學生負擔還是比較重,培訓機構不做培訓了,家庭、學校可能以其他方式增加學生負擔,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民生周刊:經過幾個月的重拳整治,校外培訓市場依然沒有降溫,為什么會這樣?
儲朝暉:現有的培訓過多,跟兩個原因相關,一個是學校資源不均衡,學生要進更好的學校就要考更高的分數。二是對學校的管理過于單一,千校一面。對教育的評價,權力過于集中,標準過于單一。這樣大家可以采取簡單復制的方式,提高分數。提高分數的手段就是加大培訓,反復刷題。這個根子不解決,針對考試的培訓就不會消失,老是指著整治培訓機構是不行的。
民生周刊:今后,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難點在哪里?
儲朝暉:難點在于培訓的剛性需求依然存在,培訓機構被整頓,減少之后,有人可能就不到培訓機構去了,比如,可以采用家教上門等方式。只要剛性需求還在,校外培訓機構整治就很難。
民生周刊:我們應該怎樣理性對待培訓機構?應該如何治理才真正有利于教育?
儲朝暉:培訓機構要規范,但規范是要有度的。在總的需求客觀存在的情況下,把供給壓小了,必然引起供需不平衡,培訓機構則會報名更難、收費更高,家長負擔、壓力絲毫不會減輕。
所以,還是要從教育評價標準、教育管理這些方面解決問題。要讓教育評價是多元的、多樣的,不能用行政權力替代專業權力。很多人跳不出來,總是想用行政權力替代專業權力,這樣會讓問題更嚴重。行政主要是執行,專業才是判斷、有效地決策,解決深層次的問題。
民生周刊:校外培訓機構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什么?
儲朝暉:校外培訓機構應該做學校做不了的事情。我很多年前就跟培訓機構的人說,你們要做,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內容,不要簡單地用復習資料,做提高分數的事情,不然你們就沒有未來。但培訓機構告訴我,如果像你說的這樣做,我們就沒有現在。
培訓機構現在就靠這個養活自己,現在只有做這個有市場。造成這個局面還是教育評價過于單一。教育評價權力不能過于集中,單一標準會造成大家有求于它,就會丟掉自己的個性。要認識到這個邏輯,才能建立一個良性的生態。
現在鼓勵培訓機構向藝術類、素質拓展類發展,但鼓勵的主體是誰?鼓勵能不能給它市場?培訓機構是哪里有市場就到哪里去。如果在整體教育評價體系里,只有提高分數的市場,不提高分數就沒有生存空間。如果是多元評價,提高分數沒有市場了,不用鼓勵,培訓機構也會去做拓展素質的事情。
但現在的評價體系,還是逼著孩子考高分。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逼著孩子應試。不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的問題,整治校外培訓機構,最后只能是抓住小鬼,抓不住妖精。
民生周刊:教育評價體系應該如何改革?怎樣形成一個更好的教育生態?
儲朝暉:評價體系,第一是要專業;第二是要公開,評價結果要公開,過程程序也要公開;第三就是評價主體是多樣的,不是行政設置一個多樣主體,而是客觀地有多樣主體。這里的關鍵是高校要有招生自主權,高校招生要求不一樣,自然是一個多樣評價主體。
多樣評價主體與學生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了,學生就沒有必要擔心因為自己的個性跟單一標準不一致就會被淘汰。
通俗地講,有什么鍋就有什么蓋。其實社會需求也是多樣的,幾個多樣形成一個多樣的選擇和組合。但我們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是要用單一標準來衡量他。
高考的單一標準已經影響到中學、小學、幼兒園了,造成家長、學生壓力大,大家都想對照那個統一標準修理自己,把自己修理得沒有自主性,天性被修理完了,事實上就不可能成才,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健全的人。
如果對學生的評價權力是分級多元的,學生有更大學習自主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任教的教師有一定的評價權力,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學校也有一定的學生評價權,可以依據自己對教育的獨特理解和自身條件辦出有特色的學校。
不同高校能根據自己對學生的專業要求招生,就能建立多元、自主、開放、透明的教育評價體系,在這樣的體系里就沒有單一標準的知識學習需求,為提高考試分數而速生的培訓機構就沒有市場,不需要整治就沒有生存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