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時文選粹】景區高價“地攤貨”?我想買真正的紀念品
2018-10-31 22:19:41學科網
【時文選粹】景區高價“地攤貨”?我想買真正的紀念品!
編者按: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長,消費觀念亦快速與國際接軌,中國旅游業進入了快速綜合發展的階段。然而,中國旅游市場經營和管理的質量依然堪憂。產自義烏的旅游紀念品呈現出“同質化”“低端化”和“地攤化”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現象,認真反思、查問其癥結所在并努力改變現狀,是中國旅游業真正走上正軌、邁向高端的必然要求。
有一種傷害叫“我給你帶了點旅游紀念品”
?作者:楊三喜
有一種傷害叫“我給你帶了點旅游紀念品”
(題目即論點,幽默風趣。)
①據《半月談》報道,木梳、披肩、帽子、手串成為多數景區的標配型“地方特產”,更有甚者,一塊一模一樣的絲帕,在杭州叫“杭繡”,去了蘇州叫“蘇繡”,到了四川成了“蜀繡”,在河南又稱“卞繡”……旅游紀念品以“同一張臉”出現在各地旅游景點,“同質化”“低端化”甚至“地攤化”成為它們的尷尬標簽。(引述媒體報道,論述國內市場旅游紀念品的共性:“同質化”“低端化”和“地攤化”。)
②網友調侃,有一種傷害叫“我給你帶了點旅游紀念品”。不僅國內景區的旅游紀念品千篇一律,難以真正體現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在國外熱門景點,也充斥著中國產的旅游紀念品,甚至不用出國,就能在網絡上買到所謂“旅游紀念品”。這些旅游紀念品大多在浙江義烏等地生產、加工、出貨,以至于有人調侃,“義烏人民出去旅游一定沒啥意思吧,畢竟紀念品都是從你們那拿貨的”。(進一步論述國外景點也充斥著中國產的旅游紀念品,并指出其多產于浙江義烏。)
③據統計,今年國慶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旅游、購物、服務消費增量體質趨勢明顯,與之相比,旅游紀念品顯然沒有跟上旅游市場繁榮的腳步,質量一般、價格虛高、毫無亮點,難以滿足游客不斷增長的需求。(事實論證。論述旅游紀念品存在的問題。)
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當前,“門票經濟”依然是我國旅游市場的主要盈利模式,門票是眾多景點旅游收入的主要來源。結果是很多景點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開發旅游紀念品市場。國慶前夕,國家發改委召開會議,敦促重點國有景區“十一”前降價,但是一些景點口惠而實不至,暗中玩起了門票拆分游戲,明降暗升。相比而言,發達國家旅游購物占旅游收入的比例在60%至70%,而目前我國旅游購物的比重還不到40%。究其原因,不是游客不愿意消費,而是景區缺少吸引游客的有創意的好產品。(道理論證。論述旅游紀念品存在問題的原因之一:“門票經濟”導致旅游紀念品市場的開發動力不足,缺少吸引游客的有創意的好產品。)
⑤同時,旅游紀念品同質化,也源自于對文化創意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深度開發旅游紀念品的成本高、難度大,從理念到生產再到走向市場,短則一兩周,長則一兩年。如果缺乏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對文化創意保護力度不夠,一件凝聚著原創人員大量心血的產品被推出后,馬上便被大量模仿、復制,久而久之就沒有人愿意投入心血做原創了。這也是旅游紀念品同質化趨勢嚴重的原因所在。(論述旅游紀念品存在問題的原因之二:深度開發旅游紀念品的成本高、難度大,對文化創意保護力度不夠,好的旅游紀念品被大量模仿、復制。)
⑥旅游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可以帶來多重積極效應。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深度開發其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出了一系列創意十足的旅游文創產品,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這些文創產品不僅拉近了游客與原本冰冷的歷史文化之間的距離,釋放了傳統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也提升了景區的吸引力,為景區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正面論證。論述故宮旅游與文化的深度融合為景區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
?⑦告別旅游紀念品“大眾臉”現象,既需要景區正視新形勢下旅游業轉型的挑戰,擺脫對“門票”經濟的過度依賴,又需要文創產品研發、營銷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不斷健全。提升旅游紀念品的文化內涵,讓其成為景區更亮眼的名片,不僅在于其將帶來的文化、社會、經濟效應,也是我國旅游業擺脫“門票經濟”盈利模式,走向更有品質、更有文化內涵良性發展軌道的必然要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及前景展望。)
【時代警語】
告別旅游紀念品“大眾臉”現象,既需要景區正視新形勢下旅游業轉型的挑戰,擺脫對“門票”經濟的過度依賴,又需要文創產品研發、營銷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不斷健全。
【相關鏈接】
國內旅游紀念品為什么丑得千篇一律
除了交通安全、強迫購物、景區擁擠,在“最傷害旅游體驗”排行里,旅游紀念品應該也有一席之地。
不論在西安古城墻還是三亞海灘,湘西鳳凰或南京夫子廟,以你所處位置為圓心,半徑500米內的范圍,下列商品一定有一樣是你能看到的:
這些旅游紀念品的種類和款式幾乎是全國統一的,除此之外,四川地區的小攤會多擺一些熊貓造型的商品,在陜西紀念品中兵馬俑更常見,云南以五彩少數民族制品為主,只要是沿海地區就有貝殼制品……天南海北的商品樣貌相差無幾,不變的是一以貫之的廉價和丑。
觀察一下可以發現,國內的旅游紀念品其實大多與“旅游”“特色”并不沾邊,它們更多的是小商品。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原因是,消費者的預期很低,而且一次性消費無法促進商品升級,當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都被忽略時,這些旅游紀念品被購買的理由便只剩下價格便宜了。
一個連消費者都默認的事實是,全國各地的旅游紀念品幾乎來自同一個大家庭:浙江義烏。
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又名“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由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現已發展為一個有完備商品流通體系的網絡,而義烏就是其“總舵”所在地。上面那些商品在義烏都能找到,你甚至可以發現義烏購物旅游攻略。
旅游紀念品的消費者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人群:大爺大媽、收入較低群體、對中國地域和文化不了解的外國人,以及認為旅游紀念品不值得花太多錢的消費者。他們是購買主力,卻都不會推動旅游紀念品市場的發展。
真正到了義烏,你會被其規模和數量震撼,忘記自己身處一個“小商品”市場:義烏小商品城營業面積達260多萬平方米,商位50000余個,從業人員20萬,日客流量20多萬人次。另外還有6個區域的國際商貿城、專賣服裝的篁園市場、國際生產資料市場、副食品市場、家具市場等。
如果和消費者提到“義烏”,鮮有人問起廠家和品牌,這已形成一種默契,義烏代替廠家和商家發展為一個品牌概念。而正因為“義烏”被當作品牌來宣傳,這個城市的名字才得以在全國迅速攻城略地,成為一種符號。與之相對的,義烏商品以低價為賣點,物品本身的設計和背后的品牌卻被淡化。另外,銷售渠道主要為批發,繼續加深廉價和審美價值弱的屬性。看看國內遍地開花的義烏小商品市場,讓人不免感到集體經濟的余味。
義烏是因為有數以千計的“雞毛換糖”小攤販才有的小商品市場。1980年,義烏縣工商局為便于管理,開始給個體戶頒發“小百貨敲糖換取雞毛什肥臨時許可證”。至1981年底,僅一年多時間,發放臨時許可證達12000余份。當時有人說,“義烏出現了資本主義的小溫床”。迫于壓力,1982年9月5日,義烏縣委、縣政府決定正式開放稠城鎮小百貨市場,市場占地面積4252平方米,攤位750個,800多個經營戶,經營商品2200多種。義烏小商品市場由此“合規”誕生。
在商品緊缺的年代,義烏靠著“貨多價廉款式新”在中國農村市場迅速站穩腳跟。1983年底,市場攤位達到1050個,每日參加交易人數近萬人。這種巨大成功,把義烏模式也推向人們的視野。
我們之所以覺得義烏的小商品經濟成功和產品檔次錯位,首要原因是,義烏商戶的經營從一開始就是典型的“家庭作坊”和個體經營戶搭伙作業模式:義烏本地和周邊地區的家庭作坊,向市場里的經營戶提供價格低廉的成品;市場擴大后,經營戶通過接到的單找家庭作坊生產。這樣的模式省去中間環節,也保證了自主定價權,用互聯網語言來說,是一個“生態閉環”。
而另一方面,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品牌形象弱,甚至可以說沒有企業概念:企業主基本上是農民出身,他們只知道什么好賣就生產什么,對于企業沒有太多規劃,更談不上科學管理。所雇傭的工人主要是來自江西、安徽和湖南等地的農民工。如我們所知,義烏的產品科技含量并不高,故而形成生產低成本、成品檔次不高的狀況。還是那句話:商家花6分力氣能賣出去的商品,不會花8分精力去升級它。之所以能看到這么多廉價、低設計感的產品,與國內旅游消費者的低廉需求是分不開的。
當然,不可否認,義烏小商品已經在全國乃至世界占據了重要市場,它自有其發展之道。但在旅游紀念品領域依舊以廉價、品牌意識薄弱的形象出現,來自義烏的商品正從各方面失去年輕人的市場。而故宮淘寶卻和它的受眾一樣,在產品設計和營銷創意上帶著年輕人的調侃幽默,和大紅大綠的吉祥喜慶劃清界限。
朝珠耳機、頂戴花翎遮陽傘,這些故宮淘寶的第一批產品最初是以“段子”“奇葩”的形式從網絡進入到人們視線的。不過這種調侃,也可被視作故宮淘寶營銷的第一步勝利。
基于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宮,故宮淘寶的內容營銷經常以明清皇帝的故事結合歷史記載和表情包,一篇幾千字的文章最后嵌入一個商品,吸引人讀下去的原因可能是這段歷史你感興趣,可能因為實在太好笑,也可能是想不到今天要推出的究竟是什么商品。
另一方面,故宮淘寶的產品設計元素都與其自身“故宮”“皇家”“歷史”的形象吻合,其次,在所有的包裝宣傳中和其受眾的審美趣味很相近。
如果不鉆進商品和商品背后的文化中去研究琢磨,這種趣味窮盡一生都品味不到。
旅游的意義在于把自己從A地運到B地,在于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和人文,這才是每個人會覺得“不虛此行”的原因。如果作為旅行記憶載體的紀念品,都是千篇一律的量產貨,那為什么不直接網購然后順豐送到家呢?
【思考】
結合文章內容,說說標題“有一種傷害叫‘我給你帶了點旅游紀念品’”的含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