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掌控專業方向 科學規劃高考志愿
2018-06-01 17:53:03新浪教育
眾所周知,院校與專業是高考志愿包含的兩個基本要素,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但在報考實踐中,有些家長卻往往傾向于院校,忽略了專業。更有甚者,只看院校、不顧專業、分分計較、盲目沖高的短視行為,會導致壓線填報,對考生危害極大:若同意專業調劑,則所錄取專業突破了考生的心理底線;若不同意專業調劑,將會退檔到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這樣的結果也并非所愿。如何高屋建瓴地科學規劃高考志愿,尤其是在專業的定位和選擇方面,如何規避發生重大偏差或失誤,這是全國諸多高考志愿專家,多年來探索研究的一項重大科研課題。
理性掌控專業方向,科學規劃高考志愿,筆者認為應遵循下列四項原則:
1、高考分數匹配原則
高考分數匹配原則是限制條件,是指所選擇的院校應該與考生的高考成績相匹配,也就是分數決定院校。考生的高考分數是其高考志愿規劃中院校定位的重要基礎,分數才是高考志愿規劃的硬道理。
2、職業規劃優先原則
職業規劃優先原則是外部條件,是指所選擇的專業應考慮到考生大學或研究生畢業之后,就業生存和職業發展所面對的社會需求。社會需求指的是國家的宏觀政策,地域經濟,行業發展,就業趨勢等等,具體包括行業、組織、崗位、職業、地域、薪酬等因素。考生的職業規劃是其高考志愿規劃中專業定位的重要指南。
3、個體特質導向原則
個體特質導向原則是內部條件,是指所選擇的專業要適合考生的興趣愛好、性格傾向、能力特長、價值觀等。家長對考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必須明確四點:①喜歡做什么(興趣)②善于做什么(性格)③能夠做什么(能力)④值得做什么(價值觀)。考生的個體特質是其高考志愿規劃中專業定位的重要核心。
4、家庭環境配合原則
家庭環境配合原則是附加條件,是指考生父母的職業及專業背景、家庭經濟支持、社會資源利用、父母對孩子的規劃等等。考生的家庭環境是其高考志愿規劃的重要參考。
總之,高考志愿規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依據考生的高考分數(限制條件)、職業規劃(外部條件)、個體特質(內部條件)、家庭環境(附加條件)等四大系統所包含的諸多因素,對院校與專業進行反復甄選,運用決策技術尋找到二者的最佳平衡。家長及考生一定要認識到,適合考生自己的選擇才是最好的選擇,切忌將家長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專業方向的定位,一定要規避方向性的重大偏差或失誤。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關鍵。愿莘莘學子,以高考志愿規劃為契機,以高考專業定位為起點,向內認識自己,向外認識社會,向前規劃未來,提前明確方向,或考研、或留學、或就業,確確實實做好自己的學業規劃、職業規劃、人生規劃,在升學、就業、婚姻三大人生的關鍵節點,盡力規避發生方向性的重大偏差或失誤,為自己今后事業成功、人生幸福奠基。
作者:孫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