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才新政遭吐槽:高考累死 有啥好落戶的
2018-05-10 14:26:23每日經濟新聞
山東,其實并非只在山之東:泰山在西面,嶗山在東邊,孔子曾“登東山而小魯”。山東也不只有山巒環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七十二泉汩汩而出,大明湖畔蛙聲入耳。
論經濟,山東GDP穩居全國第三;論底蘊,孔府文化源遠流長,陽剛的辛棄疾和溫婉的李清照都是文藝大神;論人口,2017年山東省成為全國第二個人口過億的省份。
可如今就連這個經濟人口大省,也加入到“搶人大戰”,一出手就是個大招!
山東省公安廳近日提出:急需人才可直接落戶,取消省級高層次人才及其共同居住的父母、配偶、子女落戶限制。這被通俗地理解為,人才來山東工作可以“一人落戶,全家落戶”。
不過,外省的朋友們似乎并不感動,原因如下:
山東新政:一人落戶,全家落戶
5月8日,山東省公安廳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全省公安機關服務新舊動能轉換20條工作措施》的主要內容,并對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解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最受外界關注的落戶政策方面,山東省公安廳做出如下表述:
放寬人才落戶條件,取消省級高層次人才及其共同居住的父母、配偶、子女落戶限制;取消高校畢業生以及各類具有專業職稱、技能等級人才的就業年限、社保年限、單位性質、居住場所限制;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急需人才憑人社部門證明直接落戶。
此外,山東省還大大簡化了戶籍辦理業務,方便辦事群眾。2016年8月,省公安廳等12部門取消了14類證明材料,進一步規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我是我”、“我還活著”、“結婚是真的”、“我是我爸的兒子”這些讓人跑斷腿的“奇葩證明”材料要求今后將被杜絕出現。
其實早在2017年8月10日,山東省會濟南市就推出過“史上門檻最低”的戶籍制度。原先的“高學歷”“購房需滿90平米”等落戶限制均被放開,本科生、大中專生,甚至長期租房的在濟居住、工作人員都可以辦理落戶了。
省委書記曾“自曝其短”
山東省公安廳這次的20條新政是為了配合該省正在推進的“新舊動能轉換”工作。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今年春節一篇文章《山東終于意識到自己落后了》。
這篇“爆款”網文主要摘錄的是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其犀利和坦率讓網友鼓掌叫好。
劉家義指出:
對標先進,我們與標兵的差距越來越大。經濟總量,我省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億擴大到2017年1.72萬億;與江蘇的差距由50億擴大到1.32萬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我省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約1350億擴大到2017年的約5200億,與江蘇的差距由約770億擴大到約2100億。
劉家義還提到,有研究報告認為,山東省轉調進程總體上落后于廣東、江蘇5年,有些方面落后得更多。談到近鄰河南省的崛起,劉家義還說道,
近年來我省一些地方到鄭州學習考察,無不為人家的大思路大手筆大崛起點贊,正所謂“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2017年山東GDP達到7.27萬億元,同比增長7.4%,排名全國第三,僅次于廣東和江蘇;人均GDP達到72851元,增長6.5%,按年均匯率折算突破1萬美元。
人均1萬美元,是公認的發達國家水平。參照這個標準,山東已經進入發達地區行列。即使山東經濟發展并不算落后,省委書記還是在反思與南方發達省份在產業結構、發展思路上的差距,決心奮起直追,這讓很多人看好山東省的未來發展。
5月7日,劉家義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題為《機遇抓住了才是良機》。文章提到,
如果我們的發展方式“濤聲依舊”,產業結構還是那張“舊船票”,就永遠登不上高質量發展的“巨輪”。
劉家義認為,必須“破釜沉舟”,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才能實現山東經濟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高考太難“嚇退”外省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山東省經濟發展較為均衡,17個地級市之間實力差距并非天壤之別。
根據齊魯人才網等媒體統計,從2018年一季度應屆生需求量來看,濟南市以18.6%的崗位發布量占比排名第一,濰坊、濟寧兩地的需求量均超過10%。
根據最新調查,濟南以10.72%的占比成為應屆生最青睞的城市;青島和煙臺分別以10.32%和10.02%的占比位列二、三位;濟寧(9.82%)、濰坊(9.32%)、東營(8.52%)緊隨其后。山東省經濟發展的區域平衡,由此可見。
另外從給應屆生提供的薪資來看,房地產開發薪酬最高為8720元,中介服務以6431元位列第二位,其他行業的崗位薪酬較為平均,基本維持在5000元左右。此外,山東企業給博士生提供的平均薪資達到10732元。
不過,這樣的待遇卻對外省人來說吸引不大,最直接的拒絕理由就是山東“地獄級”的高考難度。
眾所周知,山東是高考大省,考生多、錄取率低、省內名校不多,就連外省人也知道身邊的山東同學有多不容易。
根據一些網站統計資料,山東省高考考生人數在2016年為71萬人,2017年為58.3萬人,這兩年里都僅次于廣東、河南位居全國第三。
2017年,山東985錄取率為1.47%,211錄取率為4.44%,一本錄取率為10.60%,這幾項指標均排名非常靠后。
難怪曾有早已遷出戶口的山東友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好不容易才逃出來,我不想兒子再走我的路。”
每經記者 余蕊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