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8起中學生志愿服務納入綜合素質評價
2017-11-09 13:04:38澎湃新聞
據11月8日消息:與鄰為善,守望相助,這是人人都憧憬的社區愿景。在成都,這樣的向往將逐漸成為現實。
11月7日,記者從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現場推進會上獲悉,近日,成都市印發了《成都市深化社區志愿服務的實施方案》,成都將把社區志愿服務納入社區發展治理體系中,從2018年起,全面啟動社區志愿者隊伍發展行動,中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情況將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高中階段學生須參加不少于10個工作日的社區志愿服務。
根據實施方案要求,成都將啟動社區志愿者隊伍發展、組織培育、效能提升、評價激勵、要素保障行動。
實施社區志愿者隊伍發展行動。建立健全市、區(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志愿服務隊伍體系,支持社區成立志愿服務隊。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到居住地社區報到,參加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完成規定的志愿服務時長。引導青少年參與社區志愿服務,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和普通中學將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實施“青苗友愛”計劃,高中階段學生須參加不少于10個工作日的社區志愿服務,初中階段學生、小學高年級學生要積極參加社區志愿服務,鼓勵小學低年級學生在監護人陪同下參加力所能及的社區志愿服務,服務記錄如實完整歸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實施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培育行動。成立成都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建立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孵化基地,在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啟動和初期階段對其進行扶持。對規模小、注冊資金不足、缺乏相應專職人員和固定場所的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在活動場地、活動資金、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優先支持。
實施社區志愿服務效能提升行動。開發社區志愿服務項目,將社區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特殊困難居民的志愿服務項目作為志愿服務重點內容。鼓勵高校、中等職業學校、中小學與社區志愿服務組織(隊伍)結對開發志愿服務項目。打造社區志愿服務陣地,建立孵化扶持、教育培訓、活動交流、項目展示的多功能實體平臺。依托各區域各領域黨群服務中心或重點區域24小時便利設施,重點打造社區志愿服務站點。
實施社區志愿服務評價激勵行動。推行星級志愿者評選制度,將社區志愿者服務情況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并與積分落戶制度相銜接。探索“時間銀行”激勵機制,志愿服務工時可以換取一定的社區服務,在公共服務領域享受優惠或優待。全市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和公園、國家A級旅游景區等場所,對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社區志愿者免費或者優惠開放。實施志愿服務保險“1+1”計劃,通過個人自費與社會募集、政府資助等多元方式為注冊志愿者購買保險。公交及地鐵對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給予票價減免優待。
實施方案明確了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的推進計劃。2018年,基本建成社區志愿服務推進機制,社區志愿者人數占比達10%;2019年,形成一批專業化程度高、常態化參與社區服務的志愿者隊伍,培育一批管理規范、服務完善的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社區志愿者人數占比達11%;2020年,社區志愿者人數占比達12%,全市社區志愿服務法規、政策、制度體系建立健全,與社區發展治理相適應的社區志愿服務體系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