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時事政治熱點專題:海協海基會七次會談(2)
來源:新浪博客 2012-03-15 15:47:44
【創新試題】
在兩會領導人第七次會談中,雙方簽署了《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就繼續推進兩岸投保協議商談和加強兩岸產業合作達成了共同意見,并同意在第八次會談時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協議。據此回答1~3題。
1.下列選項有利于發展兩岸交流合作的措施是
①繼續完善兩岸投資環境 ②發揮產業互補優勢
③消除兩岸不同的傳統習俗 ④定期舉辦兩岸產業合作論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材料啟示我們
A.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B.善于抓住重點和主流
C.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D.重視事物的質變
3.從經濟生活來看,材料說明
A.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主要難題是兩岸合作問題
B.社會化大生產已經把各個地區緊密聯系起來
C.政治合作是兩岸經濟合作的基礎
D.生產的社會化可以促進經濟的全球化
實踐已經充分證明,兩岸協商是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的重要途徑。只要秉持增進互信、求同存異、互諒互讓的誠意,兩會定能繼續開創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局面。據此回答4~6題。
4.對兩岸會談成功舉辦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有利于臺海、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穩定 B.說明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
C.有利于建立國共兩黨高層對話機制 D.進一步推動了兩岸關系的發展
5.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兩岸之間的交流合作應該是
①同根同源,一脈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鑒
③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2008年兩會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雙方經過共同努力取得了許多成果,便利了兩岸同胞的來往與交流,對兩岸經濟發展和兩岸同胞福祉的提升發揮了令人滿意的作用。這表明了
A.國共兩黨政治綱領的一致性 B.國共兩黨根本宗旨的一致性
C.國共兩黨對“一國兩制”看法的一致性 D.國共兩黨在發展兩岸關系的觀點的一致性
7.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說,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意志和愿望,使兩岸關系走上了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這說明
A.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 B.認識是實踐的動力和目的
C.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D.理想是現實的前提和基礎
8.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說,兩岸共同的愿望就是讓兩岸同胞安居樂業。“安居”就是兩岸和平,“樂業”就是經濟繁榮,和平與繁榮密不可分。從辯證法的角度看,“安居”與“樂業”的關系體現了
A.既對立有統一的關系 B.既普遍又特殊的關系
C.既具體又抽象的關系 D.既否定又肯定的關系
雙方(海協會和海基會)認為,兩岸投保協議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后續商談的重要內容,對促進兩岸經貿關系制度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雙方同意依據架構協議相關規定盡速完成協商,以保護兩岸投資者權益、促進相互投資、創造公平的投資環境、增進兩岸經濟繁榮。據此回答9~10題。
9.促進兩岸經貿關系制度化,有利于
①有利于經濟的合作與交流 ②有利于相互了解、增進共識
③有利于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優勢互補 ④有利于互利互惠、共同繁榮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0.從哲學上講,保護兩岸投資者權益、促進相互投資、創造公平的投資環境、增進兩岸經濟繁榮,體現了
A.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B.實踐的構成要素的客觀的
C.只有具體分析,才能正確解決矛盾 D.事物的聯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說,為了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局,維護兩岸同胞的利益與福祉,我們真誠希望兩岸各界都能珍惜當前兩岸關系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鞏固兩會恢復商談的共同政治基礎,支持兩會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據此回答11~12題。
11.兩岸開展經濟合作是基于
A.實踐活動具有社會性 B.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C.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的 D.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12.兩會成功舉行第七次領導人會談,標志著兩岸制度化協商又向前邁出重要一步。這說明
A.事物總是瞬息萬變的
B.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D.社會存在是變化發展的
13.自2008年兩會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已簽署惠及兩岸廣大同胞的16項協議,達成一項共識、兩份共同意見。實踐證明,只有兩岸雙方維護好共同的政治基礎,兩岸關系才能堅持正確的方向,才能保持和平發展的強勁勢頭,兩會協商也才能在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運用聯系的觀點,說明加強兩岸經貿合作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14.材料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多元一體,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既異彩紛呈,形成諸多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構成豐厚多姿的中華文化統一體,并決定著各區域文化的發展方向。中華文化是臺灣文化的根基。千百年來,隨著大陸居民不斷遷徙臺灣,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節日禮儀等早已傳播至整個寶島,使中華文化深植臺灣、茁壯成長。
(1)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整體與部分關系的?
材料二:2009年12月22日,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云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據悉了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雙方就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等三項協議達成共識并簽署協議。
(2)從經濟常識的角度看,兩岸為什么要加強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等方面的合作?
材料三: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說:“2009年,兩岸關系發展迅速。但與此同時,影響兩岸關系順利前進的各類問題和障礙也有所暴露,各種思想觀念出現新的交鋒,統一與反統一矛盾上升,‘臺獨’與反‘臺獨’斗爭猶存,島內各類政治勢力內部圍繞兩岸關系發展方向、路線、策略的爭論、角力也如火如荼。”
(3)為維護祖國統一,進一步發展兩岸關系,你認為我們應該怎么做?
【參考答案】
1~5:CABBA 6~10:DCADD 11~12:AD
13.(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充分利用一事物與周圍事物的聯系,促進事物發展。加強兩岸經貿合作,既有利于兩岸經濟發展,也有利于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及臺灣地區的穩定與繁榮。
(2)整體與部分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局部離不開整體。當前,大陸的經濟發展強勁,為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更強勁的動力和更優越的條件。加強兩岸經貿合作,有利于促進臺灣地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14.(1)①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多元一體,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既異彩紛呈,形成諸多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構成豐厚多姿的中華文化統一體,中華文化是臺灣文化的根基。②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離不開部分,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部分,整體就不存在。千百年來,隨著大陸居民不斷遷徙臺灣,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節日禮儀等早已傳播至整個寶島,使中華文化深植臺灣、茁壯成長。
(2)①兩岸加強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等方面的合作,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②市場經濟具有開放性和競爭性。兩岸加強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等方面的合作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③兩岸加強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等方面的合作是兩岸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④兩岸加強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等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實現優勢互補,調節余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促進臺灣漁業發展,有利于促進臺灣農產品對大陸的貿易,有利于千千萬萬工商業者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為兩岸同胞雙向投資創造寬松、優惠的經貿環境。
(3)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義務。作為中國公民要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同一切分裂活動作堅決的斗爭是每個中國公民應盡的責任。要維護民族的團結,不斷增強包括各民族在內的全體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堅持反對任何外來勢力的入侵或占領,堅決反對分裂國家的行為。要堅持“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