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地理知識點 > 高考“自然地理”知識板塊備考方向及策略

        高考“自然地理”知識板塊備考方向及策略

        來源:高考資源網 2010-09-26 11:01:37

        [標簽:地理 高考 備考]

          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復習的重點和難點。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識板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復習中,同學們普遍認為自然地理是最難的。對文科生來說,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學習中的“瓶頸”,考試中失分的“重災區”。如何優化復習過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和應試能力,是高三師生普遍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戰略決策——精確

          1.研究高考地理試題,把握復習重點

          研究歷年真題,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題,有助于同學們準確把握高考命題趨勢、鎖定復習重點。建議同學們分專題總結近三年高考中出現的知識點,如“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這一專題在近三年高考各地試卷中知識點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整體性

        海南(2008年):不同植被相同降雨強度下,泥沙量的大小分析
        重慶(2008年):自然帶類型的判斷?
        海南(2009年):自然帶類型的判斷?
        安徽(2010年):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及表現

        差異性 山東(2008年):山地垂直自然帶的判斷?
        寧夏(2008年):緯度地域分異規律的表現?
        上海地理(2008年):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櫻花開放時間的差異)?
        北京(2009年):某地區山地降水量的垂直變化、山地自然帶的垂直變化規律?
        上海地理(2009年):地理環境的地域性差異(南美洲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全國新課標卷(2010年):據雪線分析地形分布特點、雪期與降雪量的成因差異、丘陵區融雪侵蝕嚴重的原因?
        福建(2010年):雪線高度變化趨勢、成因?
        江蘇(2010年):山地垂直帶譜、山體位置判斷

          經過這樣的整理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①該專題往往以自然帶為切入點,綜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非地帶性分布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山地垂直地帶性規律(不同山脈或同一山脈的不同坡向自然帶數量、基帶,同一自然帶在山體不同坡向的高度、雪線高度等)

          ②相比較而言,差異性比整體性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更高。復習時可將差異性作為本專題的重點。

          ③整體性會以熱點作為背景,厄爾尼諾、拉尼娜等氣候異常事件,以及大型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等都可成為命題切入點。

          2.考綱是高考復習的綱領和指南

          在復習過程中應該注意:①明確考綱對知識范圍的要求;②明確考綱對能力方面的要求;③明確近幾年考綱的變化;④仔細研讀考綱中的試題范例。

          復習過程——科學

          1.夯實“雙基”,形成自然地理知識的骨架

          (1)夯實“雙基”

          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源于知識,雖然高考考查的知識點只是全部知識點的一部分,這有限的內容僅僅是對學科內容的抽取,但這種抽取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且每年高考試題都是變化的、求新的、不可準確預測的。因此地理備考要夯實基礎。

          在夯實基礎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可將復習方式由結論性知識的獲取轉移到對知識形成的分析上來,以學習過程的探究性達到學習成果的前瞻性,培養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一是分析知識形成的情境,情境材料有文字,也有各種圖表等,同學們可通過分析各種情境材料推導出結論,從而自己發現知識,如觀察分析圖表,據“圖”明“理”,統計分析地理數據,以“數”說“理”,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鮮明、準確而深刻的知識。

          二是分析知識形成過程。如地球運動、大氣運動,大氣環流形成變化等,同學們在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分析并綜合概括,推導出概念、原理和規律的過程中,能形成思路清晰、因果關系明確的條理化知識。這樣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既夯實了“雙基”,體驗到了學習的過程,掌握了學習方法,又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這也為后面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線索、形成自然地理知識骨架打下基礎。

          (2)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線索

          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線索,是對知識的加工和重組,需要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明確聯系途徑和方向,這樣在遇到新問題時,才能提取應用。舊知識在新的指導思想下,經過重新組合、歸納、聯系、遷移,就成為“有組織的”新知識。例如:

          空間分布的接近聯系或對比聯系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塊的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年輕的褶皺山脈的分布—年輕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色金屬礦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與沖積平原有關的大河的分布。

          地理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聯系如:太陽輻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氣候類型的分布—植被的分布—自然帶的分布。

          地理事物間平行并列關系的聯系如:各種外力作用,共同影響或共同作用于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種因素(如影響氣候的因素)。

          地理事物間主次從屬關系的聯系如:外力作用與其包含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自然資源與其包含的土地資源、大氣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

          地理事物間大小包含關系的聯系如: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統;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陸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潛水、承壓水)等。

          (3)形成自然地理知識的骨架

          知識具有系統性、關聯性,就像一棵大樹枝繁葉茂,且有縱橫交錯的根。構建網絡可以使零散孤立的知識系統整合,既有利于同學們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又使同學們從宏觀上整體把握該部分知識。

          2.深刻理解自然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

          熟悉地理概念是學好地理的基礎,是掌握地理規律的關鍵,也是正確解答地理問題的前提。建立自然地理知識結構要把握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群體系,既要了解它們的內涵,還要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例如,地質作用與地質構造、生長邊界與消亡邊界、自然資源與能源、水文特征與水系特征等。

          (2)重視地理原理和規律的歸納

          如通過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根據洋流的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

          ①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

          ②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③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

          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推理出來的普遍規律。

          又如海水鹽度的成因分析思路和方法一般為:

          ①若兩地的緯度位置不同,靠近回歸線的地區鹽度高,遠離回歸線的地區鹽?度低;?

          ②若兩地的緯度位置相同,寒流流經地區鹽度低,暖流流經地區鹽度高;有河流徑流匯入的地區鹽度低;

          ③高緯度海區結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鹽度高,而結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鹽度低。

          (3)突出基本原理、規律的實際運用

          理論聯系實際是地理學科復習的基本原則,復習中要把學到的基本原理、規律等應用于實踐中,以此來解釋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從多角度、多層面、運用多種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復習自然地理知識首先要理解運動規律,如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循環、生物循環、地殼物質循環、地殼變動規律等,要搞清楚“為什么會運動”“怎么運動”;其次要掌握分布規律,并將其與自然現象緊密結合,如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分布規律,晝夜長短的時空分布規律,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自然帶的分布規律,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要搞清楚“為什么這樣分布”“怎樣分布”。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待這些運動規律和分布規律,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與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有聯系,也和氣候的成因等有聯系。

          下面以“熱力環流”的復習為例來說明這一復習思路和方法。

          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繪制相關的熱力環流圖,并據圖正確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地理現象:繪制城市與郊區之間的熱力環流圖,并進一步分析熱力環流對城市工業(有空氣污染的工業)布局的影響,或解釋“城市雨島”的成因;繪制山谷風的熱力環流示意圖,并分析山谷或盆地地區多夜雨的原因等。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分析三圈環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對氣候的影響,分析氣旋、反氣旋的形成原因及其對天氣的影響等。

          3.正確處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關系

          地理試題多以區域地理為載體,以自然地理為基礎,以人文地理為主要切入點,以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為主線。所以,在復習中要把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區域地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與大氣單元結合的世界各大洲氣候要點:亞洲三種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特征比較、分布地區;非洲氣候帶沿赤道呈對稱分布的原因、非地帶性因素對非洲氣候的影響;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地區及其在歐洲分布廣,而在其他大洲分布范圍小或無分布的原因;北美洲氣候的主要類型及其分布地區,地形對北美洲氣候的影響;安第斯山對南美洲氣候類型形成和分布的影響;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呈半環狀分布的特征及其原因;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及其成因等。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ledzixun.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五月婷婷六月天| 日本理论片理论免费|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四虎|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芬兰bbw搡bbbb搡bbbb|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赵丽颖| 8050午夜二级毛片全黄app| 强行扒开双腿猛烈进入|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一区二区|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视频aavvmm国产野外| 小宝极品内射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欧美肥臀bbwbbwbbw| 全彩acg无翼乌| 超清av在线播放不卡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aaa日本高清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久草网在线视频| 国产裸体美女永久免费无遮挡| 一品道一本香蕉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色狠狠婷婷97|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91网站网址最新| 女人是男人未来1分50秒| 久久91精品国产99久久yfo| 毛片在线播放a| 十九岁日本电影免费完整版观看|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