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真糾結:一家三口的意見都不一樣
2010-07-02 18:42:22揚子晚報
如果說高考歷練是“斗智斗勇”,那么填志愿的過程就是一個“智者見智”的較量了。填志愿是人生大事,全家人自然都是要發表意見的,班主任的意見也必不可少,但是……有時候高三學生為了自己的未來也會狠狠地瘋狂一回。到目前為止,這人生中的最重要一役還沒有結束,記者記錄了三位考生的填志愿故事的酸甜苦辣。
父親選軍校兒子說no
中華中學高三(1)班的李宏韜在填志愿的時候萬分糾結了。自己高考370分左右的分數還是能上一個不錯的工科學校的,將來大學本科畢業找到一個待遇不錯的好工作,別提有多省心了。可是李宏韜的爸爸媽媽不這么認為。兒子雖然已經高中畢業,但仍然是玩性未改,“如果被男生扎堆的工科學校錄取,到時候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話,還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子喲。”
在李宏韜的父親看來,考上軍校是個不錯的選擇。雖然是提前批次,但兒子370分的分數也很能撐得起門面了,但是有點倔強的李宏韜說什么都不愿意。28號的時候被學校放了大假回家填志愿,父子倆在家里扛住“冷戰”了整整一天,各執己見誰都不肯讓步。最后還是齊刷刷地找到了李宏韜的班主任薛安定老師那里。薛老師了解到,李宏韜家里還是有著軍人的“血統”的。李宏韜的爺爺是軍隊高官,而且李宏韜的身體條件和素質都是很不錯的,是家族和軍人的淵源讓李宏韜的父母幫助孩子做出了“考軍校”的選擇。“以李宏韜的條件和性格還不足以對自己的未來承擔起責任”,薛老師告訴記者,“選擇軍校的歷練對他而言未嘗不是件好事。”薛老師和李宏韜仔細分析了選擇與前途之間的關系,一番話讓李宏韜心服口服,“乖乖”選擇了軍校。
一家三口的意見都不一樣
王強(化名)在填志愿的時候遭遇的問題恐怕是前所未有,家里總共就自己和父母三個人,但三個人在王強的志愿選取的問題上竟然出現了三種截然不同的選擇!面對不大理想的高考分數,王強萌生了出國讀書的念頭。而母親則力主王強在A志愿填寫河海大學常州校區來“沖一沖”。王強父親的意見則顯得比較隨性,與其冒風險,還不如直接上個本二學校,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心高氣傲的王強在高中時是個認真而有理想的學生,成績在強手如林的金陵中學也能排到中等偏上。高考發揮得失常讓他對自己的理想有了說不出的挫敗感。收斂起自己的心高氣傲來屈就于二本學校?這在王強看來沒面子極了。
填志愿的皮球在王強家里以一種三角形的姿態被踢來踢去了一整天,忍無可忍的王強媽媽把一家三口都拖到了班主任老師周家寬面前。周老師沒有一味充當“檢察官”的角色,“孩子18歲了,已經有了對自己的將來進行獨立判斷的能力了。”周老師沒有支持父母,反而幫助王強對王強的父母進行起了“心理疏導”。在周老師看來,讀大學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做家長和老師的意見最終都只是一種參考,“孩子自己的事情完全應該自己做主。”王強如愿以償獲得了出國的機會,而望子成龍的王媽媽轉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擔憂,“孩子到了美國,這安全嗎?”
“長途奔襲”只為見招生老師
“我一定要和南師大招辦的老師見到面,”王茜告訴記者,雖然自己的分數在文科考生中相當高,但是對于最終能不能被心儀已久的南師大新聞系錄取還是個未知數。王茜在蘇北的一所名校上學,文科成績372分的分數讓她看到了南師大新傳院的曙光。雖然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都一遍又一遍地告訴王茜,這個分數進南師大學新聞希望是很大的,但是猶豫不已的王茜還是在網上填報完志愿提交“保存”后,決定要到南師大去見一見招辦老師“要個說法”。對王茜充滿希望的語文老師顧老師也十分支持自己“愛徒”的勇敢壯舉,顧不上5個小時的行程,決定陪同王茜前往南京。“7月2號之前我們都可以自己修改志愿的,在截止時間前我一定要給自己一個定心的答案。”
王茜對南京的向往由來已久,能夠讀到新聞系,那更是為自己的夢想錦上添花了。誰知天意和王茜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南師大“身處”仙林大學城,人生地不熟的王茜和高中老師卻在南京的另一個大學城——江寧大學城里轉悠尋找了大半天。眼見著天色已晚,王茜和顧老師不得不打道回府。“雖然沒有見到招辦老師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但是我已經很滿足了。”王茜說,能夠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做出近乎于“瘋狂”的勇敢“壯舉”,這就足夠了。“至于其他的,現在已經沒有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