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理工學院2010年藝術類招生專業簡介
2010-01-08 18:29:21廈門理工學院
●一顆初綻奪目光彩的海上明珠
廈門理工學院是一所與廈門經濟特區同日誕生,同步發展的省屬公立本科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廈門市為主的領導管理體制。學校積極履行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三大功能,根植廈門,服務海西,目前已經成為一所區位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師資結構優化、學生素質出眾、辦學效益顯著、發展后勁十足、影響力和知名度快速提升的新型大學。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學校地處中國經濟特區廈門市。廈門經濟繁榮、人文薈萃、風景優美,曾獲得過“聯合國人居獎”、國家衛生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名)等一系列殊榮。
風景優美的兩大校區:學校現有思明和集美兩個校區。集美校區位于集美文教區,占地1100余畝;思明校區依山傍海、恬靜雅致。
●一條融匯精致和諧的發展道路
(一)服務定位:“根植廈門、立足海西、面向全國”
(二)發展目標定位:建設成為“特色、精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開放式、應用型、地方性、國際化的理工科大學”;
(三)學校類型定位:“培養具有現代工程技術能力和人文社科專業素養、能務實、善創業、敢創新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的教學型大學”;
(四)層次與規模定位:“本科教育為主,兼顧有特色的專科教育,保持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適度發展國(境)內外合作辦學,積極爭取國內外研究生聯合教育的多層次辦學格局”;
(五)學科定位:構建“以基礎學科為支撐,應用型學科為骨干,高新技術學科為重點,特點比較鮮明,結構比較合理,理工科相對突出,管理、經濟、人文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新體系”——特色的工科、精致的理科、 應用的文科;
(六)五大辦學戰略:“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開放辦學、國際合作”。
●一座日新月異風景優美的校園
學校建設面貌日新月異,兩個校區風景優美,賞心悅目。氣勢磅礴的實驗樓群、宏偉典雅的教學樓群、造型別致的圖文信息中心、聳入云霄的行政辦公樓、標準實用的學生宿舍區等一批現代化建筑群已卓然屹立于集美文教區。
●一方開拓人生夢想的文化樂園
象牙塔不只是氣勢輝弘的建筑群,更是理想天堂中璀璨的星燈。青春用恢弘的意志,馳騁的想象,張揚的個性,在廈門理工學院這一文化樂園開始開拓嶄新的人生夢想。
(一)校園活動:積極舉辦校園科技文化節、多學科講座、“就業訓練營”汽車設計大賽、戲劇大賽、創業大賽、計算機技能賽、體育比賽、書畫大賽、就業大賽等活動,使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都得到全面提高。
學校全面啟動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大力培養我校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開放性實驗項目、創新性實驗計劃立項、以及各類學科競賽等科技創新活動為載體,努力凝煉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學生在國家級、省部級各類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近兩年共獲得國家級競賽一等獎8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20項,獲得省級競賽一等獎27項、二等獎27項、三等獎55項。
(二)就業情況:短短28年間,共培養了2萬余名活躍在機械、電子、通訊、建筑、軟件、信息、金融、航空、物流、旅游、汽車等諸多行業的應用型人才,廈門航空、廈門航空港、中國移動、金龍集團、廈門建發、廈門建行、廈工機械、廈門路橋、ABB、DELL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都是廈門理工學院的用人大戶。學校被譽為“地方經濟建設的人才搖籃”。每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
(二)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近100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教授40余人,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占專任教師的32.8%,碩博士學歷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0%。
(三)科學研究:
學校科研平臺建設快速發展,科研氛圍日益濃厚,項目申報數和獲準立項數及項目層次逐年翻高,今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級重大項目上實現了零的突破,全校科研經費總量一躍成為全省新建本科高校之首。
科研機構與產業實體: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機械與汽車工程應用技術研究所、水資源環境研究所、信用管理研究所、建筑設計院、模具設計制造中心;以及50多個各類型可對外開放的專業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面向廈門高端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建設三大科技創新平臺:
(1)工程學科集約研發平臺;(2)數字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開放服務平臺;
(3)商貿物流技術與人才育成平臺
(四)產學結合:
學校注重政產學研結合,集中優質資源辦學,積極與企業聯辦專業,實行訂單式培養。
同時,學校還與行業知名企業聯合組建實驗室或研發中心,如與廈門華電開關、ABB等公司聯合組建“電力系統智能控制與電氣設備在線檢測技術實驗室”;與廈門市建筑工程檢測中心站聯合組建“廈門市建筑檢測與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與萬安實業有限公司聯合組建“廈門市建筑智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科技局生產力促進中心、機電集團投資組建的“廈門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技術中心”。
(五)國際交流:
學校高度重視開展面向海內外的教育與文化交流,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和管理方式,加快開放式和國際化辦學步伐。
近些年,學校先后與英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區的知名院校簽署了教育合作協議。積極選派學生赴加拿大、日本、新西蘭等國家攻讀學位。
(六)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集美校區和思明校區兩個圖書館,集美校區總館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面積16000平方米,設有基本書庫(7個)、外文閱覽室、報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室、自修室和研究室,共有閱覽座位近2000個,現有紙質藏書75萬冊,電子圖書15萬冊,另有中國知網和萬方等數據資源,年訂購報刊1200余種。
全校實驗室使用面積達50000平方米,教學實驗儀器設備總值1.7億元。大學物理實驗室、力學中心、機械基礎實驗中心、現代設計與制造實驗中心、車輛工程實驗中心、SOPC與嵌入式系統應用實驗中心、商務綜合實驗實訓中心、光電信息技術實驗中心、服裝設計工程實驗中心等9個獲得財政部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專項資助;機械基礎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物理教學實驗中心等3個省級教學示范中心。在此基礎上,學校全面啟動了2007—2010年實驗室四年建設規劃,投入1億元專項經費,組建工程技術訓練中心、數字動漫與文化創意實訓中心、國際商務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著力構筑特色鮮明、配置合理、先進實用的創新實踐平臺和實驗教學體系。
◎設計藝術系和專業介紹
設計藝術系創建于1987年,是廈門理工學院最富特色、活力和創造力的系部之一。設計藝術系正努力構建符合高等藝術教育規律和本質要求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學科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開放式辦學格局,實現辦學規模、質量、效益互相促進的良性運轉機制。目前設有兩個本科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和藝術設計專業。
設計藝術系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富有經驗的師資隊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47%,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占60%。教師中既有在國際、全國和省級以上的專業設計競賽中獲得多項設計大獎的資深設計者,又有在多個專業學術團體及評審機構中擔任重要角色、知名度高的專家,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果豐碩,專業設計、專業論文和專業教材等獲得多項國家、省、市級獎。
設計藝術系現有教學及科研用房近3000平方米,目前設有立體裁剪實驗室、服裝工藝實驗室、服裝結構設計實驗室、服裝材料實驗室、纖維藝術實驗室、手工藝實驗室、針織服裝實驗室和平面數碼藝術實驗室、數碼動畫實驗室、二維手繪實驗室、模型制作實驗室、雕刻實驗室和絲網工藝實驗室等。
近年來,學生的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各級設計大賽中獲獎:2005“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福建省金獎;2005中國廣告協會學院獎;全國第八屆廣告節現場設計大賽金獎;第九屆華東大獎包裝類金獎和銅獎;《蘇州印象》城市品牌海報展銅獎;中國紅十字會公益海報大展銅獎;首屆中國童裝設計大賽入圍獎;廈門市中小學校學生裝設計大賽一、二、三等獎;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視覺設計大賽入圍獎;“2008揚帆青島”主題海報大賽優秀獎等等。
目前設計藝術系已為社會輸送了17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8%,其中有許多學生被省市著名企業錄用,畢業生工作適應能力強、擇業面寬,得到了社會的承認。
藝術設計專業(本科,四年,學士學位)
在藝術設計的教學過程中營造“公司化” 實踐氛圍的教學模式,縮小學校教育與實際工作之間的差距,將教學任務變成工作項目任務。運用 “情境體驗式教學” 模式,將簡單的單向的傳授知識、技能轉變為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充分交流。
設計藝術系注重校企合作:藝術設計專業與西基動畫、天諾國際、契合展覽、華幼網等知名企業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廣泛吸取國內外最新設計觀念與方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型設計人才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致力于培養適應改革開放市場需求的、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復合型、高素質、創新型設計人才。藝術設計專業設以下三個方向:
㈠產品造型設計方向
【培養目標】
本方向旨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產品造型的設計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設計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應用能力、設計實踐能力以及美的鑒賞能力。
【主要課程】
造型基礎、設計基礎、設計材料、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學概論、人機工程學、模型制作、機械設計基礎、工業設計史、設計制圖、設計表現技法、產品設計、機械制造工藝基礎、產品測試、設計方法學等。
【就業方向】
產品造型設計畢業生可以從事企事業單位、設計部門、院所從事以創新為重點的設計、管理、科研或教學工作,也可以進一步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㈡環境藝術設計方向
【培養目標】
本方向以研究與建筑及環境相關的設計為主攻方向。要求學生掌握和運用環境藝術設計的基礎理論以及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中外人文歷史、建筑文化、建筑空間、設施和規劃設計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培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素質全面的,能夠從事室內設計、城市景觀與園林設計以及公共藝術品設計的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
造型基礎、設計基礎、陳設藝術、PHOTOSHOP、3DMAX、設計學概論、環境設計表現技法、模型制作、家具設計、中外建筑史、AUTOCAD、室內設計、材料與工程、園林景觀設計、城市規劃原理等。
【就業方向】
環境藝術設計畢業生可以從事城市規劃、環境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和藝術教育等領域的設計、規劃、研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進一步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㈢數碼動畫設計方向
【培養目標】
本方向以研究數碼媒體與動畫設計為主攻方向。要求學生掌握和運用數碼動畫設計的基礎理論以及相關學科知識和動畫劇本的創作。培養具有二維及三維動畫設計軟硬件知識和操作技能、動畫的編輯與音頻、視頻合成、游戲動畫設計的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
造型基礎、設計基礎、數字繪畫、中國傳統繪畫、FLASH動畫、動畫概論、劇本創作、中外影視簡史、MAYA動畫基礎、動畫原畫設計、動畫場景設計、MAYA與角色動畫設計、MAYA動畫渲染、動畫非線性編輯、音頻與視頻合成、動畫運動規律等。
【就業方向】
數碼動畫設計畢業生可以從事游戲動畫、廣告動畫、影視媒體動畫、視頻編輯合成和藝術教育的設計、研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進一步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海峽西岸經濟區,尤其是福建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地專門人才需求以及廈門經濟建設與文化、時尚產業發展需求的綜合應用型人才。堅持理論教學與設計實踐并重,服飾藝術與服裝工程學科的交叉,教學與社會、市場結合,培養能從事服裝設計與策劃和服裝研究方向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注重設計創造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畢業后具有較強的市場設計意識和市場競爭能力。
【主要課程】
服裝畫技法、服裝款式設計、結構設計與成衣工藝、立體裁剪、手工印染、服飾色彩、服飾配件設計、服裝材料學、服裝CAD、服裝生產與營銷管理和時裝攝影等。
【就業方向】
具備服裝設計及服裝工程專業理論知識和綜合實踐能力,能從事成衣款式設計、服裝企劃、創意時尚產業經營與管理、時尚媒體機構、服裝設計藝術專業教育等領域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性人才。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海峽西岸經濟區,尤其是福建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地專門人才需求以及廈門經濟建設與文化、時尚產業發展需求,推動海峽兩岸時尚產業交流,培養高素質時裝表演模特,兼具時裝表演組織、形象設計以及服裝設計與管理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具有較強專業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服裝表演、形象設計、時尚活動及產品推廣的能力,能從事服裝表演、服裝展示策劃執行、時裝發布與編導、服裝設計、時尚攝影、市場推廣、服裝表演評論、影視傳媒機構、服裝表演專業教育等領域的高級復合型專門性人才。
【主要課程】
形體訓練、音樂基礎、舞蹈基礎、時裝發布會策劃與表演編導、表演藝術鑒賞、時裝攝影、服裝色彩、服裝畫、服飾圖案、服裝材料學、服裝工藝、服裝結構、服裝款式設計、服飾配件設計、服裝生產經營管理、服裝美術基礎、時裝表演基礎、鏡前訓練與、化妝與美容、服裝表演編排、時裝表演組織、時裝表演舞美設計、專業英語、中西方形象設計史。
【就業方向】
服裝模特、平面模特、服飾雜志編輯、電視臺編導制作、廣告營銷策劃、電視臺編導制作、電視臺主持人、模特學校專業教師、服裝設計師、中外大型企業公關和禮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