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八成央企海外投資有盈利 貿易保護形勢依舊嚴峻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7 14:53:07
摘要:“如何合理利用國際通行規則,促進產業實現健康快速發展,是我們政府、行業和企業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在專訪中他表示,行業和企業應充分搭建和利用產業通氣會的平臺,將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向自己所在的產業損害局反映,實現三方合力、維護權益。
“特保(特殊保障措施)”、“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今年以來,這些國際貿易中的專業詞匯不斷挑動著中國諸多產業的神經。
“我國已連續14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3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楊益告訴本報記者,最近一段時間,他帶隊的雙反案調查組赴甘肅、湖北等省實地核查,調查企業受損情況。
“如何合理利用國際通行規則,促進產業實現健康快速發展,是我們政府、行業和企業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在專訪中他表示,行業和企業應充分搭建和利用產業通氣會的平臺,將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向自己所在的產業損害局反映,實現三方合力、維護權益。
層出不窮的貿易保護措施是中國企業面臨的無奈壓力,但楊益認為,中國企業要有動力“迎難而上”。
“集聚優勢、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楊益借用了將于10月28日召開的第六屆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論壇主題。該論壇由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本次論壇下設三個專題,一是“產業競爭:60年變遷與展望”;二是“金融危機:突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三是“海外并購:‘走出去’之戰略選擇”。這些專題將就當前產業經濟發展的焦點問題進行深度探討,將對提升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參考意義。
他認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逐步加深并擴散,國際貿易形勢呈現更加復雜多變的特點。但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企業強烈的融資需求,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創造了機會,使中國企業面臨著通過并購進行海外擴張的良好機遇。
“從中央企業設立的境外企業的總體盈虧情況看,盈利企業占79.9%。”楊益說。
117家央企投資海外
《21世紀》: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產業影響逐漸深化,在此背景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出現的新局面、新特點,又對提升產業競爭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企業和產業,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
楊益:調整產業結構、集聚優勢、轉型升級,是進一步提升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點。
企業在保增長中,應該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大力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
《21世紀》:我們注意到,28日的論壇關注企業的“海外并購”,此次金融危機對海外資產價格重新估值,國內企業選擇在這個時候“走出去”,成績如何?
楊益:企業并購是企業實現快速發展、開展全球化經營的主要手段,也是獲取其他企業技術、市場等資源的重要戰略工具。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