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發行價引來各方爭議 新華社質問創業板存在意義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19 14:21:42
摘要:對于創業板,許多市場人士都有期待。但是,從前三批申購的創業板公司來看,起步之初的創業板存在不少令人擔憂的問題。
在已完成申購的創業板公司中,不乏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機械、服務外包、休閑娛樂等新興朝陽產業。但與此同時,仍有部分公司所屬行業已經明顯處于成熟狀態,如吉峰農機所處的農業機械行業、西安寶德所處的鉆井機械行業等。與主板相似的行業分布,使得創業板難以體現吸納創新型公司的特點。
綜合新華社10月15日電伴隨華誼兄弟等第三批創業板公司15日集中申購,短短20天時間里已有28家創業板公司實施IPO(首次公開發行),創業板正漸行漸近。然而,偏高的發行市盈率、與中小板的同質化傾向……起步之初的創業板有著不小的隱憂。
問題一:“翻版”中小板
自一個月前首批7家創業板公司首發申請獲得通過,截至10月12日創業板累計上會企業32家,其中28家已完成發行。
對于創業板,許多市場人士都有期待。但是,從前三批申購的創業板公司來看,起步之初的創業板存在不少令人擔憂的問題。
在已完成申購的創業板公司中,不乏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機械、服務外包、休閑娛樂等新興朝陽產業。但與此同時,仍有部分公司所屬行業已經明顯處于成熟狀態,如吉峰農機所處的農業機械行業、西安寶德所處的鉆井機械行業等。與主板相似的行業分布,使得創業板難以體現吸納創新型公司的特點。
事實上,9月18日首批7家創業板企業過會時,就曾因其財務指標均已達到主板上市標準而引發爭議。一些業內人士質疑,如果行業分布、財務指標都與主板相近,創業板是否會變成中小板的“翻版”,從而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問題二:超高價發行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以來,高價發行成為本輪IPO(首次公開招股)重啟的重要特征,創業板也不例外。
來自宏源證券研究所的統計顯示,第一、二批申購的19家創業板公司平均攤薄市盈率高達51.36倍,而第三批公司更是達到57.5倍,明顯高于本輪IPO周期下中小板38.83倍的發行市盈率。
“過高的發行市盈率,實際上是對創業板投資價值空間的壓縮。這也令創業板公司上市后面臨較大的‘破發’風險。”上海天相投資咨詢公司策略分析師仇彥英說。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高市盈率的發行價長期居高不下,那么投資者只會為了“打新”而申購,上市首日很可能出現集中拋售的現象。
問題三:超募現象嚴重
另外,高市盈率發行使得實際募資總額遠超擬籌資規模,多余募集資金如何管理,無疑也是創業板的隱憂所在。
中國的創業板歷經10年,終將“破繭而出”,創業板開通前的超高價發行,使業界人士更關注如何加強對創業板的監管。有專家表示,創業板應該設置更加完善的退市機制,增加退市成本,明確禁止上市公司進行資產重組,禁止買賣殼資源,真正做到有進有出,在市場化探索邁大步子的同時更要加大監管力度。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