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2復習提綱】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10 15:41:13
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了解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解體為標志的中國傳統經濟的變動
鴉片戰爭后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志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從19世紀60年代起,自然經濟解體的速度進一步加快。農村的家庭手工業破壞,城市手工業受到沉重打擊,中國傳統經濟結構逐漸發生了重大變化,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2、了解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地區: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3)產生的途徑:一種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于近代工礦企業;另一種是部分手工工場開始采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4)著名企業:1866年方舉贊、孫英德在上海創辦發昌機器廠;1873年陳啟源在南海創辦繼昌隆繅絲廠;朱其昂在天津創辦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3、認識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主要原因)
(2)外商企業的刺激
(3)洋務運動的誘導
(二)民國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了解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史實:
(1)原因:一是辛亥革命的推動,二是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三是辛亥革命前后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的促進。
(2)主要的部門:紡織業是當時最大的新式工業;面粉業是當時的第二大工業(3)民族工業的特征:以輕工業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力量十分薄弱;自然經濟仍占絕對優勢。中國的民族工業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2、了解國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史實:
(1)發展的原因:國民政府于1935年實行幣制改革和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以及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
(2)官僚資本的形成及加強對民族工業的控制,使民族工業發展曲折又艱辛。
3、了解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狀況
抗日戰爭的爆發打斷了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的短暫發展。
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后期民族工業陷入困境,原因有:惡性通貨膨脹、官僚資本壓迫、繁重的捐稅、美國對中國經濟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是新二十一條)
4、理解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中國資本主義在經濟處于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政治領域中處于無權的被壓迫地位。
(2)作用:中國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發展,使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領導和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在思想領域中批判封建的思想,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促成了近代思想的解放潮流。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