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易錯知識點匯總
來源:網絡 2009-09-09 15:20:33
一、文化與生活
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所以任何文化的發展對社會的發展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注意: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起到重大的阻礙的作用。)
2、經濟是基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意味著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是同步的。
(注意:經濟是基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但并不意味著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是同步的。)
3、西雙版納的植物王國屬于文化現象。
(注意:錯,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4、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發形成。
(注意:文化素養也不是后天自發形成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文化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
5、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長劑。
(注意:先進的、健康的才能成為個人成長的催長劑。)
6、處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較高的文化素養。
(注意:處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養,但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熏陶的過程。)
二、文化傳承與創新
1、世界文化全球化趨勢的出現,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注意:沒有民族的文化就無所謂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
2、在世界文化出現全球化趨勢的今天,對那些失傳的古老民族文化,沒有必要進行搶救和保護,應當順其自然地讓它們被歷史淘汰。
(注意:獨特文化傳統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礎,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見證,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3、世界文化就是各國文化的總和。
(注意: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
4、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注意: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5、大眾傳媒的發展將會促使舊的傳媒的消失。
(注意:大眾傳媒另已成為文化傳播的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
6、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一種手段。
(注意: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7、傳統思想,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注意: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傳統思想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8、傳統建筑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
(注意:傳統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傳統文藝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9、文化創新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離開社會實踐。
(注意:這個觀點錯。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10、文化創新的淵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注意:文化創新的淵源是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的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文化創新的源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11、文化創新的積極作用就是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注意:不科學。文化創新還有另一個積極作用,即文化創新能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12、發展先進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注意: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13、文化創新來自作者的靈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注意:文化創新來源于社會實踐,不是作者的靈感;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14、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與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注意:錯,這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社會實踐。)
15、文化創新注意的問題主要是交流、融合。
(注意:文化創新注意的問題主要是繼承傳統,又體現時代精神。)
16、文化創新表現為時代精神注入傳統文化的努力之中。
(注意:文化創新表現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三、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得益于漢字和史學典籍的延續。
(注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還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2、中華文化是中國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區文化都是相同的。
(注意: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3、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注意: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
高三政治復習《經濟生活》易錯知識點匯總
1、商品的基本屬性的易錯觀點
(1)使用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是購買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屬性)
(2)商品的質量越好,價格越高。
(注意:價格的基礎是價值,使用價值與價值量沒有直接關系)
(3)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一定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必然有使用價值。
(注意: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4)使用價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換的原因是因為都具有價值)
(5)價值是使用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顛倒了二者的關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價值量的易錯觀點
(1)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
(注意: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無關,單位時間內形成的價值總量是一定的)
(2)某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可以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的價值量減少。
(注意:提高的是個別勞動生產率,商品的價值量不變)
(3)商品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個別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
(注意:商品價格下降是由于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4)價值決定價格,商品價值變化,價格也一定變化。
(注意:不一定,價格還受供求關系、宏觀調控、貨幣發行量等因素的影響)
3、貨幣的易錯觀點
(1)金銀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注意:金銀是自然物,貨幣才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2)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注意:應該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
(3)金銀天然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
(注意: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4)貨幣執行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職能需要的是現實的貨幣。
(注意:執行價值尺度是觀念中的貨幣)
(5)通貨膨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必然引起通貨膨脹。
(注意:物價上漲不一定會引起通貨膨脹)
4、價值規律的易錯觀點
(1)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特有的規律
(注意:應該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2)商品供應量與需求量互相制約。
(注意:應該是供求與價格相互制約)
(3)等價交換就是指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
(注意:價格與價值不一致也是等價交換的形式)
(4)價值決定供求,供求影響價值。
(注意: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
(5)等價交換是指每次交換商品的價格都與價值相一致。
(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經常不一致)
(6)價格由購買力決定。
(注意:價格的決定因素是價值,購買力只能影響價格)
5、生產與消費及消費類型
(1)生產是消費的目的和動力
(注意: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
(2)消費決定生產
(注意:顛倒了二者的關系)
(3)按消費的目的不同,可以分為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
(注意:是按消費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
(4)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資料消費將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費所取代
(注意:取代的說法錯誤)
(5)有從眾心理的人,看到許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復人家的行為,所以從眾心理不可有。
(注意:盲目從眾才不可取)
6.關于基本經濟制度的易錯觀點
(1)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注意:公有制是基礎,國有經濟是主導)
(2)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注意:應該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3)公有資產占優勢,主要是看量的優勢。
(注意: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
(4)個體經濟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的。
(注意:個體經濟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
(5)非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力量。
(注意: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經濟混同;是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
(6)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注意: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中占有支配地位)
(7)股份制都具有公有制性質。
(注意:只有國有、集體控股,企業才具有明顯的公有性)
(8)股份制有利于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
(注意:不能籠統地說)
7.關于公司和股份制的易錯觀點
(1)有限責任公司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向社會公開募股集資。
(注意:混淆了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股份制是產品的分配方式。
(注意:是企業組織形式)
(3)股份制是我國公司制的唯一形式。
(注意:是主要實現形式)
(4)股票是一種表明債權、債務關系的憑證。
(注意:混淆了股票和債券)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