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常識名言警句寓意淺釋(第七課)
來源:網絡 2009-09-09 15:06:47
1.列寧指出;“哪里有社會分工和商品生產,哪里就有市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市場的產生具有歷史必然性;商品生產和市場是同時產生的。
2.《北史》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叫孟信的人,家里很窮,無米下鍋,只有一頭病牛。一日他外出,他的侄子把這頭牛拉到集市上賣了。孟信回到家知道了此事,責怪他的侄子不該賣這頭病牛并找到買主,如數將錢退還,將牛拉回家。”通過上述故事可以看出,孟信侄子的行為違反了市場交易的平等原則;孟信的行為給我們的啟示有:第一:市場活動的主體,在從事各項交易活動中應自覺遵守市場交易原則,維護市場交易秩序;第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過程中,從自覺遵守市場交易原則,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促進作用。
3.馬克思說:“吃喝是消費形式之一,人吃喝就生產出自己的身體。”這句話的意思是:吃喝在消費形式中屬于家庭消費中物質資料消費的內容,人們通過對物質資料的消費延續了生命,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這段話揭示了家庭消費的作用。
4.“不顧生產發展的可能提出過高的消費要求,是不對的,在生產發展允許的限度內不去適應增加消費而一味限制消費也是不對的”。對這段話正確理解是:生活消費應符合生產水平,量力而行。
5.“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指:物質生活資料消費。
10.恩格斯說:“人們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這句話說明:生存資料消費是基本的生活需要,人們只有通過對生存資料的消費,才能延續生命,從事其他的社會活動。
6.馬克思說:“沒有需要就沒有生產,而消費則把需要再生產出來。”這說明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消費使產品的生產過程真正的完成;消費帶動新的產業的出現和發展;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并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一句話消費使人們產生新的需求,是生產發展的動力。
7.恩格斯說:“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這說明:
第一:生存資料消費是用來滿足人們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消費
第二:家庭消費是從低級開始逐步向較高的層次遞進發展的
第三:物質生活消費是精神文化生活消費的基礎
8.莎士比亞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員,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句話主要說明:發展資料的消費是用于滿足人們發展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所需要的消費,它對于提高人的智力,發展人的潛能,展現人的才能有巨大的作用。
9.60年代時物質生活匱乏,社會上曾流傳這樣一句順口溜:“不笑補,不笑破,就笑日子不會過;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句話的意思是:
1)前半句話強調要“會過日子”,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所謂“會過日子”,就其實質,也就是我們現在講適度消費。
2)后半句話強調的是一個具體的消費方式。這種消費方式從今天的角度看,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己不可能要求人人予以效仿,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己不適用和有些過時了。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