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戈壁發現新種恐龍 靠食用堅果為生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9-04 10:28:21
這一新物種恐龍的模擬圖,據悉,它發現于中國內蒙古戈壁灘上,生活于1.1億年前
科學家在恐龍研究領域有了新的突破,他們發現一種新物種恐龍,這是一種生活在1.1億年前長著類似鸚鵡喙的食草性恐龍,研究分析顯示,它們并不存在花粉過敏,掌握著獨特的方法食用堅果類食物。
目前,這種恐龍的學名為“Psittacosaurusgobiensis”,是三角龍家族的成員之一,是一種“鳥臀目”恐龍。研究人員稱,新發現的恐龍物種能夠食用堅硬的植物,該化石最早發現于2001年中國內蒙古戈壁灘中。
哈利-絲萊(HarrySeeley)于1887年將恐龍總目分為兩類——蜥臀目和鳥臀目。這種分類法主要根據形狀類似鳥的骨盆(但是鳥類并非鳥臀目的后代)、脊椎骨的細節、以及是否擁有前齒骨。前齒骨是下頜前段的一塊從齒骨額外生長的骨頭,形狀為U形;而前齒骨后緣有溝槽,因此鳥臀目恐龍可轉動關節,以產生咀嚼食物的動作。前齒骨與上頜的前上頜骨互相咬合。它們呈現類似鳥嘴的形狀,可以撕裂植物。
雖然該化石在8年前發現,但直到近期考古學家才發現這是一種新物種恐龍,并且從頭骨證據來分析,它們擅長食用堅果和植物種子。美國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保羅-塞諾(PaulSereno)說:“十分顯著的是,這一新物種恐龍與鸚鵡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它們都掌握著如何咬裂堅果的方法。”
塞諾還指出,我們還發現更多食用堅果的證據,這種恐龍的胃中包含著大量的胃石,大約有50多塊。這些胃石有助于消化食物,但是胃石的數量與它3英尺長的身體完全不成比例。類似地,這與鳥類體內的胃石十分接近。同時,大量的胃石暗示著它們生前主要食用堅硬的食物,比如:堅果和植物種子等。
塞諾強調稱,這種恐龍以非常奇特的方式食用類似鳥類的食物,研究人員稱它們的咀嚼方式為“傾斜角度”。他說:“它咀嚼食物是向后和向上,而不是從前至后的方式。目前我們將進一步揭示是否其他食草類恐龍和爬行動物是否也具有類似的進食習性。”
雖然目前只發現兩例該物種骨骼化石,但仍可以描繪出它們掌握著巧妙的進食方法。比如:胃石可以說明它們最后的晚餐肯定包含著非常耐嚼的食物。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