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我國服務業發展滯后的原因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31 21:14:27
判斷一個國家經濟是否發達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其服務產業占GDP的比重。目前,發達國家的這一指標已達70%~80%,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為40%,而中國的服務產業占GDP的比重只有35%。我國服務業發展滯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服務業市場化的滯后
市場在服務業的資源配置中還沒有發揮基礎性作用。主要表現為:一是政府對服務業的壟斷經營現象比較嚴重,市場準入限制多。銀行、保險、電信、民航、鐵路、教育衛生、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至今仍保持著十分嚴格的市場準入限制,其他一些行業對非國有經濟和外資也沒有完全開放。二是服務業投資基本上還是以國有投資為主。目前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經濟投資仍占60%左右,大大高于工業的同一比重。三是絕大多數行業國有企業仍占據主體地位,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在服務領域遠未形成。四是多數服務產品的價格還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在服務領域尚未建立。服務業市場化程度嚴重不足及國家壟斷經營限制了其競爭力的提升。
二、服務業產業化的滯后
服務業長期以來處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營利性機構與非營利性機構不分的狀態。許多服務領域至今仍被當作非生產性的活動,本可以產業化經營、商業化運作的服務領域,卻被當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會事業來辦。例如,長期以來我國對科研、文化、體育等產業,往往強調其準公共服務的性質;對金融、通信等行業,強調其安全性的要求;對醫療衛生、城市公用事業等行業,強調其社會福利的功能;觀念上的落后,直接導致稅收政策、信貸政策、能源供給政策以及更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方面,存在許多不利于服務業發展的因素,服務業內許多行業過于依賴政府的投入,缺乏自我發展機制。
三、服務業的國際化水平不高
服務業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部分,.但中國服務業的開放整體上晚于制造業,開放的程度也低于制造業。中國的服務業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和自然人流動方面開放程度較高,而在外資準入資格、進入形式、股權比例和業務范圍等方面還存在較多的限制。大部分重要的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相對較低,開放也比較晚,因此就不能像制造業那樣更多地吸收外資;由于不能更好地引進外資及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服務業的供給、服務質量和服務手段也就難以像制造業迅速發展改善。
四、城市化相對滯后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為服務業發展創造需求基礎;服務業發展的規模和結構,也取決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規模結構。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城市化水平還不到40%。現階段農村人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對服務業的需求較小,我國服務業總量規模小,也是長期以來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城市化水平低的特殊國情決定的。
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絕大多數服務產品,其生產與消費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高度同一性,服務產品不可能如工農業產品那樣,在一個地區生產,到另一個地區消費。服務業的另一個特點是人口必須集中到一定規模時,服務企業才能盈利,服務業才能作為產業來經營。這就是服務業往往集中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基本原因。中國服務業增加值的67%是236個地級以上城市創造的。超大城市服務業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是52%、特大城市是46%、大城市42%、中等城市38%、小城市34%。不僅如此,服務業的內部結構與城市規模結構也有很大關系,一般說來,高附加值的、為生產服務的、新興的服務業,往往是與城市規模聯系在一起的。這就是為什么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金融保險、會計法律、信息服務等比較發達,博物館、劇院、體育館能比較集中的原因;在中小城市,特別是小城鎮,這些產業缺乏需求基礎,很難發展起來,如果要發展,也只能作為社會事業來辦,靠政府資助生存。
五、統計方面的原因
在各國以GDP為核心的核算體系中,3大產業分別所包括的部門是不盡一致的。如上所述,無論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服務部門分類中,還是在大部分國家的應用性統計分類中,建筑業都被列入服務業,而在我國,則將其列入制造業。又如,公共事業部門(主要是電力、供水和煤氣),在有些國家被服務業統計,在另一些國家則被制造業統計,我國亦屬于后一種情形。因此,服務業滯后也可能是統計口徑所致。
六、服務業人才缺乏
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如綜合物流、電子商務、電腦軟件和信息技術、研究開發和技術測試服務、市場服務和公司管理服務等)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專門人才。長期以來,我國服務業人才的培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高層次服務人才短缺的現象比較嚴重。以上海的會展業為例,據統計資料顯示,5000名會展從業人員中,有經驗的高級項目經理不足50人;而成功舉辦一個大型國際會展,需要專業人才80至90名。上海幾乎每天有一個會展,專業人才或領軍人才的缺口不言而喻。
針對目前我國服務業發展滯后的現狀,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需要加快發展服務業。要提高服務業競爭力,優化服務業行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地區結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教育、信息、科技、會計、咨詢等行業,帶動服務業整體水平提高。增強大企業實力,依托有競爭力的企業,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資主體的大公司和大集團。中心城市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著重發展現代和新興服務業。加快企業改革和重組,國有經濟比重較高的行業,要逐步放寬對非國有經濟的準入限制和擴大對外開放。此外,在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推進部分服務領域產業化,促進后勤服務社會化,多渠道增加服務業投入,擴大城鄉居民的服務消費,加強對服務業的組織領導等方面也要有新措施。
補貼。如果私人供給的收益小于社會總收益,那就應該對其進行補貼。在實行財政補貼的同時,對環境污染者進行征稅。政府通過稅收或補貼來干預調節,使邊際私人成本等于社會成本或邊際私人收益等于社會收益。稅收與補貼對排污企業的利潤影響完全不同,從長期看,具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在補貼的情況下,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排污產業,雖然每家企業的排污量可能減少了,但社會總排污量卻可能比以前更多,而稅收方式的效果卻剛好相反。所以從長期看,稅收比補貼控制污染的效果要更好。
(四)排污權交易制度
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戴爾斯提出排污權交易制度以來,一些發達國家相繼進行了排污權交易政策的實踐,并取得良好效果。基本思想是,首先確定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再讓市場確定排污權的價格,市場發現價格的過程就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只要超標準排污的企業所付代價大于治理費,就會激勵企業治污,一旦排放量達到排放標準以下,企業就有了可以用來出售的排污權,而不能達標的企業就成為排污權的需求者。這樣就形成了排污權交易市場,通過供求雙方相互作用形成排污權的均衡價格。這種制度安排可以提高企業治污的積極性,使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得到實現。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