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辦負責人:每年都有新生申請轉入師范專業
2009-08-31 20:51:05中國青年報
高校招辦負責人:每年都有新生申請轉入師范專業
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兩年來,免費師范生招生呈現哪些特點,首屆免費師范生的培養情況如何?帶著考生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華中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這3所高校的招生辦負責人。
記者: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已經兩年,免費師范生招生呈現哪些鮮明的特點?
西南大學:
免費師范生政策實行后,學生報考踴躍,生源整體質量不斷上升;2007年,報考西南大學免費師范生的學生中來自城鎮的占到35.3%,2008年上升到39.7%,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免費師范生政策正逐漸被社會、考生所理解和接受。相對來說,城鎮學生家庭條件要整體好于農村學生,他們的志愿選擇不會僅僅考慮是否免費的因素,更多的是從自己是否熱愛教師職業,從免費師范生的培養目的、職業發展等來思考自己的職業取向。
記者:如何解讀當前的免費師范生招生火爆現象?
西南大學:
首先是學生和社會對免費師范生政策的認可,他們看到了國家對教師教育隊伍建設和教育發展的重視,在社會上形成了關注點。
其次,國家和高校對免費師范生政策的相關配套措施也逐漸完善,學生就業有保障,師范專業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特別是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這對考生和家長有一定吸引力。
第三,經濟資助也為家庭經濟困難同時有志于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記者:入學后非師范專業學生轉學師范專業的情況多嗎?
華中師范大學:
有志從教并符合條件的非師范專業優秀學生,在入學兩年內,可在教育部和學校核定的計劃內轉入師范專業,并由學校按標準返還學費、住宿費,補發生活費補助。申請轉為師范生的學生,必須志愿報名,由學校統一選拔,但原則上不允許學生跨科類(即文科、理科、藝術、體育)調整專業。
2007年9月底,學校批準80余名非師范類新生轉為免費師范生,2008級轉免費師范生的也有60多人。調查顯示,免費培養、就業保障和對教師職業的熱愛是吸引眾多新生申請轉入師范專業的主要原因。
西南大學:
兩年來共有200余人由非師范生轉為免費師范生。從學生的申請理由來看,主要是熱愛教師職業。
記者:雖然免費師范生的就業都有保障,但校方是不是還要為他們將來的就業做一些準備工作?
西南大學:
免費師范生將實行在地方教育部門提供的需求崗位范圍內與用人單位進行雙向選擇的就業政策,確保其有編有崗。學校一方面加強對免費師范生的培養,提高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一方面加強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基礎教育崗位。
華中師范大學:
目前華中師范大學與全國有合作意向的地方政府、中學簽訂湖北“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師教育創新與服務實驗區”的協議,計劃建設100個實驗區。學生本科畢業后到這些地方的農村中小學完成2年的服務要求,這期間,華中師范大學將對學生進行遠程教育和指導,繼續培養。實驗區將建立“華中師范大學-實驗區人民政府-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實驗區中心學校-實驗基地”的垂直溝通協調機制和“華中師范大學-實驗區中心學校——實驗基地”的橫向服務聯系機制。
記者:有已經考入免費師范生的學生發出這樣的感嘆:“簽了協議以后,我就把自己給賣了!”校方如何看待這種心態?
華東師范大學:
這多少體現了一些誠信和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對免費師范生而言,權利和義務是并存的。進校時,學生與學校和國家簽訂的是三方協議。對國家來說,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培養你,就是希望你能成為師范行業的佼佼者,而且在就業競爭激烈的今天還要保障你的就業,相對于非師范生甚至非免費師范生而言,你是幸運的。對學校而言,既然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學校就要花代價來把你培養成優秀的人才。對學生來說,你享受了一定的權利,就肯定要承擔相應的義務,況且當初報考免費師范生也是要求自愿的,是建立在個人深思熟慮基礎上的,沒有人來強迫你。
西南大學:
簽協議確實是權利和義務的約定,簽任何協議可能都會有類似的心理感受。這也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學生引導,對一些學生不太理解和有顧慮的地方加以解釋。當然,在這項政策的實施中,相關部門要盡快制定公布免費師范生就業、深造的配套措施,打消學生心中的顧慮。(記者雷宇實習生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