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急需一場變革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30 22:13:25
自斯密以來,經濟學已發展了兩百多年,現已成為一個學科繁雜的龐大體系。經濟學發展的成就不可謂不巨大,影響不可謂不深遠。經濟學一方面對歷史和現實發展做出了顯著的貢獻,另一方面對其他社會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在所有社會科學中,經濟學取得了至尊的地位,號稱“經濟學帝國主義”。
經濟學之所以取得“帝國主義”地位,那是有依據的:一是因為經濟學的核心假設“經濟人”,比政治學的“政治人”、法律學的“法律人”、社會學的“社會人”、管理學的“管理人”等其他社會科學的假設,更抓住了人性的本質,更抓住了人的基本需求;二是因為經濟學將“經濟人”的特征從追求“利益最大化”擴展為追求“效用最大化”,為攻占其他社會科學的領地提供了基礎條件,因為人類一切喜歡的東西(如感情、安全、社會尊重、自我欣慰等)都可理解為效用,即使雷鋒、母親和罪犯也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經濟人”;三是因為經濟學從歷史和現實社會中提煉出了一系列具有很強解釋力的概念,如分工、市場、價值、資本、產權、信息、成本、效益等,而且在這些概念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邏輯自恰的理論;四是因為經濟學與自然科學和數學搭起了溝通的橋梁,充分運用了牛頓力學的原理,充分利用了各種數學工具。
然而,本文的主旨并非為經濟學歌功頌德,而是要指出經濟學面臨的困境,指出經濟學存在的巨大缺陷,指出經濟學必須進行大的改革。
為什么經濟學需要改革?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經濟學不能滿足解釋日益豐富復雜現象的需要。經濟學的首要任務是解釋各種經濟社會發展現象,但是經濟學在解釋當今日益豐富復雜的現象時常常顯得無力,如對中國同時面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轉型、從傳統農業經濟向現代工商業經濟轉型、從二元社會向一元社會轉型、從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轉型就無力解釋,即使是對鄉鎮企業發展、“市場化改革”受質疑這種單一性問題也不能很好地進行解釋。其原因是經濟學研究的重心始終放在理想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上,而沒有放在假設前提或約束條件本身的深入研究上,因而難以對這些不符合理想市場經濟框架的現象進行解釋。
其二,經濟學不能滿足為解決現實問題提出對策的需要。經濟學不僅只是解釋世界的工具,還應是改造世界的工具,是“致用之學”,經濟學應為解決各種現實問題提供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但現實情況是,我們很難直接運用經濟學理論來為解決各種現實問題服務。我們很難在各級政府的政策中和各種企業的行動方案中看出哪些是直接運用經濟學的結果。原因是主流經濟學將現實行動對策最需要的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分工深化等都放在假設前提中去了,而制度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等非主流經濟學則往往抓住一點,不及其余,沒有整合起來,難以應對綜合性的現實問題。
其三,經濟學越發展,自身的學科體系越混亂。在經濟學歷史上,斯密、馬歇爾、薩繆爾森等人曾經完成過他們那個時代的經濟學大綜合。自薩繆爾森之后,經濟學的各種分支是越來越繁榮了,五花八門的經濟學是出現了不少,很多人逮住一個經濟學名詞就整出一個經濟學分支,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給、無所適從。但經濟學的新一輪綜合始終沒有完成,其原因是沒有找到能將各種經濟學分支整合起來的共同微觀基礎,沒有找到能將各種經濟學分支連接起來的統一分析框架。
那么,如何對經濟學進行改革?筆者認為主要應從如下三個方面尋找出路:
首先,將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徹底建立在個體人基礎上。主流經濟學的消費者和生產者雖然也包含個體人,行為經濟學和新制度經濟學等新興經濟學科雖然也都強調了個體人分析,但這些經濟學常常將分析的微觀基礎轉向了企業。而且,對個體人的分析基本上停留在抽象的個體行為和效用滿足上,而沒有對個體人的各種具體行為進行剖析,對個體人的各種效用進行分解,對個體人之間的復雜關系進行深入解析。因而難以在各種經濟學分支之間形成統一的分析框架。因此,改革現有的經濟學必須先從建立個體人微觀基礎入手,對個體人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入分析。
其次,將經濟學研究的重心從供求均衡分析轉向假設前提分析。長期以來,主流經濟學一直將研究重心放在市場的供求均衡分析上,將通過數學邏輯得出的“帕累托最優”作為完美的研究結論,而將解釋現實和解決現實問題最需要的制度、技術和分工等都放在假設前提中,因而不能滿足現實需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今后的經濟學必須將研究重心轉向假設前提本身,將“帕累托最優”作為無須再考慮的理想圖景,重點打開一個個假設前提“黑箱”。雖然新制度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等都轉向了對假設前提的深入研究,但太過零散,沒有將各種假設前提用統一的邏輯整合起來。因此,如何將對各種假設前提很好地整合起來應成為今后經濟學研究的重點。
再次,將經濟學研究方法從注重數學分析方法轉到注重解釋現象和提出對策的方法。過去,經濟學為了追求科學性,為了與自然科學接軌,為了論證市場機制的完美性,對數學分析方法偏愛有加。殊不知,經濟學的本質是思想,是尋求解釋現象和提出對策的思維方法。因此,經濟學改革的方向是從解釋現象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出發,主要尋找實用的分析邏輯、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而不是僅追求數學邏輯的完美性。
為了創新和改革經濟學,針對經濟學面臨的上述問題和任務,經過十多年的潛心研究,筆者提出了能基本解決上述問題的“人本發展理論”(參閱李佐軍著:《人本發展理論——解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