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課改后"大考"有新意 老師說體現課改精神
2009-08-29 15:44:58網絡資源
昨天,常州各中學期末考試結束,這也是高一年級進入新課程改革、使用新教材后的第一次“大考”。記者在采訪了幾所中學后發現,老師們對此次市教研室出的統一考試卷反響良好,他們普遍認為出題體現課改精神。
市二中的語文老師周波說,此次的語文試卷與150分的高考試卷大不
相同,打破了基礎知識、閱讀、作文這樣的老格局,而是緊扣教材的模塊把試題分作出4個專題。閱讀試題中,有2個題目直接來自課本,這是以前的考試中很少出現的,體現了出卷者引導學生更好地回歸課本、重視文本的用意。
市一中的劉暉老師對考試提供的選擇性印象深刻。她說,市教研室出的這套試卷并未強求所有學校一定要用,學校可以部分用,也可以不用。一中的語文試卷用的是市里統一卷,這個試卷中有兩道題,學生可以任選一題來做,而這兩道題考察學生的知識能力有一定的距離,讓學生可以選自己的長項作答。同時,試卷中客觀性試題明顯少了,基礎知識題也不多,更多的是那種沒有標準答案,可以體現學生個性化思考的考題,“這肯定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這次的考試卷,難度不是很大,但都很靈活,挺有新意的。”市三中的幾位老師這樣評價。一位數學老師說,試題還體現了對學生動手實踐的要求,最后一道立體幾何題,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手做過“實驗”,很容易解,而如果只是聽,只是靠想像,做對卻有點難。
對這次“大考”同學們怎么看?周波老師告訴記者,同學們反映,一看試題,確實有些不適應,等做了幾題適應后,卻感覺這樣的試卷挺有意思的。不過,由于語文卷主觀題多了,文字量增加不少,有的同學反映有點來不及做。“做得慢的同學,留給寫作文的時間只有20分鐘了。”而題量偏多,在其他幾科中也有類似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