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思想政治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9 10:41:53
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實驗的全面展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當代中學生是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整天接觸的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他們希望通過政治課的學習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政治課的課堂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把提高創新能力的教學目的與學生的需要結合起來,這樣政治教學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下面就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倡導師道尊嚴的不平等關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控制者、組織者、指定者和評判者,是知識的化身和權威,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主動者、是支配者。而學生是來向老師求學的,理所應當聽老師的話,服從老師的安排,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只能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課上,教師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滿堂灌,脫離學生實際,學生當然不喜歡,學習的積極性就低。如此教學,怎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而新課改基于對課堂教學一體化的認識,提出新課程需要相應的新的教學觀,強調師生的互動關系,倡導主動的多樣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塑造師生之間多種多樣、多層面、多緯度的溝通情景和溝通關系。學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為方式該得到同樣的尊重,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的才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在教學中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和服從者,而是積極主動的求知者,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培養。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樹立師生平等觀念,主要與學生進行情感交融,才能創造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展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民主活潑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開拓學生思維,把課堂變成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心的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二、重視學法指導,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地、能動地參與,凝聚于知識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轉化為個體的創新能力。從學法指導入手,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強調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學法指導的設計是有層次的,以自學方法為例,第一層次是預習,給預習提綱,指導學生學會逐字逐句的閱讀,理解其中的關鍵詞語,然后是逐段逐節的閱讀,理解并歸納其中的重點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學習閱讀方法;第二層次是指導學生學生學會整理筆記,比較、歸納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根據所要學的知識,結合社會實際提出問題,以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的能力;第三層次應該讓學生學會獨立獲取信息,并且將新信息與原有知識結構結合,主動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問題解決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地獲取知識是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質的飛躍。
三、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打破了“一只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格局,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錄音、投影、電視、電子網絡等引入課堂。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直觀、生動、情境性強等特點,能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了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創設讓學生思維層層展開、步步深入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特別是現代網絡的高速發展,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教師應熟練掌握和應用網絡信息,教會學生使用網絡遠程技術來收集資料、整理數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的體驗中培養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初二法律常識時,我建議學生多看“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等節目,有時我回把一些精彩節目錄制下來,拿到課堂上與他們一起分析、探討,還鼓勵學生在網上與網友談論有關法律問題。
四、激發興趣、啟發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如果說,教學設計中確定目標和內容這一環節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學什么”的話,那么,選擇合理例題的教學方法這一環節解決的就是“怎樣教和怎樣學”的問題。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最能體現創新教育的一個途徑就是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即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激發興趣和啟發思維,強調的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興趣是構成學習心理的動力系統中的最活躍因素。思維是能力的核心,啟發思維是政治教學中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進而提高學生素質關鍵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課中創設問題,能使學生認知的動力系統和智力系統處于興奮狀態,使學生的認識活動和意向活動全身心參與投入,在創設新環境中,能產生碰撞,開拓思路,這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政治課教學中,創設情境主要是通過設疑。設疑能使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產生矛盾,激發思維的欲望,這不僅能使學生在興趣和成功的喜悅中較好地掌握新知識,還能從中發現思維,培養創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針對初二思想政治“維護國家統一,保衛國家安全”一課的教學,可以讓學生看書后教師提出問題:臺灣為什么遲遲不能回歸祖國?請同學們用漫畫的形式說明臺灣和大陸的關系?此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思考,然后將學生的作品讓全班討論,教師作小結。當學生的答案和教材的主題思想基本一致,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微笑的時候,這就告訴我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一是要想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創新機遇;二是根據要講的課題安排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使課堂氣氛活躍,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在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與一般能力培養緊密相連
創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條件下,個體可能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和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它與一般能力中具體能力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就是要與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辨證思維能力相結合。
(一)發現問題的能力
發現問題的能力是從外界眾多的信息源中,發現自己所需要的有價值的問題的能力。政治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著大量復雜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規性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去鑒別、選擇有關問題。但由于以往的知識經驗、習慣、情感以及流行的觀念與見解深刻地影響人們的認識與活動,人們通常獲取的問題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識范圍之內,重視常規性問題的探索。能否發現與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有關的信息,完全取決于敏銳的洞察力。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從而來發現問題。
(二)辨證思維能力的培養
辨證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辨證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引導學生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從聯系和發展的觀點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堅持邏輯與歷史統一、理論與實踐統一。政治課教學內容中直接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為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總的看要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首先使學生了解豐富而生動的辯證法事實,通過分析、歸納,是學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道理。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要注意學生從單一側面絕對看問題的思維傾向。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僅僅局限于空頭理論,而應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地創新,在實踐中探索最新的,實用的教學方法。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