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越有錢越摳門(一)
2009-08-27 15:14:19網絡資源
他們或是政界聲名顯赫的要人,或是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明星。在我們的印象中,他們衣著光鮮,香車豪宅,估計消費起來也是落落大方,一擲千金。
然而有些人卻讓我們大跌眼鏡,對身價千萬的他們來說,似乎越有錢越摳門,無論是購物還是給小費,都是能省則省,不愿多花1分錢。當然,節儉是美德,但過分節儉背后可能隱藏著某種強迫心理。
至少從《欲望都市》開始,莎拉·杰西卡·帕克就已經被公認為引領時尚潮流的人了,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位38 歲的女明星卻只買打折商品。“我要至少30%的折扣!”否則她就會向時裝店老板投訴:“然后我就能得到贈品。”
無獨有偶。卡梅倫·迪亞茲因醉酒和擾亂公共秩序被帶進警察局后,警官對她說:“你現在有兩種選擇,或者付罰金,或者蹲監獄。” 卡梅倫選擇了蹲監獄,而非支付150美元的罰金。
吝嗇并不是奇怪現象,窮人吝嗇,有情可原,莫不如說是勤儉持家。但越有錢越摳門,卻令人好奇。其實,在心理學中,并沒有專門的“吝嗇癥”一說,但 “越有錢越摳門”所表現出來的固執和強迫傾向,還是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加以解釋的。
吝嗇鬼 兩三歲時已命中注定
對“越有錢越摳門”這一近似強迫癥的現象,從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可以得到一種解釋。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的基本發展在生命的頭些年就已經完成,這倒和中國人“三歲看老”的說法如出一轍。
我們的人格在童年經歷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區分是根據其性敏感區而來的。比如說當孩子從出生到1~2歲,進食是其最重要的日常活動,抓到什么都往嘴里送,這一階段口唇部分比較敏感,稱為“口唇期”。3~6歲為“生殖器期”,這階段兒童對自己的生殖器產生好奇和興趣,往后會出現戀父/ 戀母情結。這一階段發生問題,有可能導致長大擇偶時尋找比自己年齡大很多,心智成熟很多的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