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2009-05-26 08:19:00哈爾濱工程大學
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現有“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材料化學”、“材料物理”、“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6個本科專業;具有“材料學”、“應用化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環境工程”、“工業催化”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材料學”博士學位授權點;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該院現有教師130余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46人,專任教師博士化率超過50%。該院建有“熔鹽物理化學”、“現代水下動力電源”、“生物醫學材料與工程”、“材料表面改性與腐蝕防護”、“高分子手性體分離材料研發”5個研究創新平臺。“超輕材料與表面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已經獲批建設。學院擁有各種大型分析測試儀器設備上百臺套,設備總值達5000萬元,硬件水平已經達到國內相近專業先進水平,為培養高水平人才奠定了雄厚的軟硬件基礎。該院已培養本科生3000余人,研究生500余人,現有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1500人,博士后研究人員30余人。
該院2008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863”項目、科技部“973”項目、國防基礎研究、教育部重點項目、省市自然科學基金、省市科技攻關等30多項科研任務。近三年有20余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2008年發表SCI、EI收錄論文200余篇,國家授權發明專利近20項,科研成果顯著。
該院在化工新技術、電化學工程與技術、新型化學電源、新型物理電源、精細化學品及其應用、新型非金屬材料、納米功能材料、腐蝕與防護技術、高分子材料、納米粉末及納米晶須的合成與應用、新型磁性材料、特種復合材料等研究方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該院與十余個企業、研究所簽訂了就業協議,畢業生就業率高,很多研究所、大學、大型企業(集團)每年都在該院招收畢業生,近幾年該院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多次達到100%。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比例均保持在40%左右,多年來,在全校15個院系中位居第二位。
化學工程與工藝
方向一: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系統掌握現代電化學和電化學工程的基本理論、工藝和測試技術,能在電化學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程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理論電化學、電化學測量、表面化學、應用電子技術、電路基礎、電源工藝學、電鍍工藝學、腐蝕與防護、電解工藝學、電化學反應工程等。
方向二:培養具備化學工程與工藝方面的知識,研究化工過程規律及最優工藝路線,在化工、煉油、冶金、能源、輕工、醫藥、材料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化工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工藝設計、化工機械設備、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和化工系統工程等。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具備化工過程及設備、化工工藝、化工新產品及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的知識和能力,畢業生部分考取碩士研究生,部分到高等院校及各部委科研單位和企業,從事科研、科技開發以及化工生產的組織與管理等工作。
環境工程
培養具備化學、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技能,能從事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物的防治技術研究、設計、應用和開發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化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等。
通過理論學習和各種實踐環節的訓練,本專業畢業生掌握化學、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資源化的基本方法和設計原理;具備環境污染物控制和處理、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和環境規劃的能力;了解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技術的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環境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本專業畢業生既可以到政府職能部門從事環境管理、環境規劃等工作,又可到企事業單位及高校從事環境污染物治理和控制的研究工作及教學工作。
材料化學
培養系統掌握材料學與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材料設計、材料合成、材料工程研究與應用開發、材料質量與性能評價、工藝和測試技術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是集化學、材料學、固體物理學、量子化學于一體,面向材料合成、材料設計、材料工程應用、材料性能評價等領域,其特色是通過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無機功能材料、金屬材料學、納米材料科學、生物材料等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和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開設的主要課程: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理論電化學、電化學測量、表面化學、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固體化學、復合材料、無機材料化學、結構化學、生物化學、催化化學、材料腐蝕與防護、精細陶瓷與工藝、薄膜材料與技術、表面與界面化學、現代功能材料等。
材料科學是二十一世紀的科學,它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材料科學尤其是功能材料給人類帶來的科學技術進步日益顯著,因新材料而引起的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增長每年以數百億的速度增加,成為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增長點。材料化學專業人才是國家急需的專業人才,本專業口徑寬、適應性強,社會需求量大,學生畢業后可在科研院所、學校、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科技開發和管理等工作。
材料物理
培養從事材料科學方面的理論研究、材料設計、材料開發與應用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是集物理學、材料學、物理化學、冶金學及計算機科學為一體,利用電子理論、分子動力學和化學鍵理論,從事材料理論研究和設計的綜合性學科,主要學科方向包括材料的斷裂與腐蝕、材料的相變、生物醫學材料、納米材料、電子材料、功能材料等。學生主要學習有關材料制備、結構表征、性能分析以及開發應用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開設的主要課程:固體物理、理論力學、材料物理、物理化學、材料化學、材料設計學、X射線與電子衍射學、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通過理論學習和研究能力的培養,畢業生具備寬厚的材料科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材料科學的研究方法,在未來迅速發展的材料科學領域中,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學生畢業后可到科研院所、高校、部隊、研究機構、三資企業及其它技術管理部門工作。
材料科學與工程
培養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方面的材料設計、試驗、研究和材料開發、應用及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的主要學科方向包括金屬材料及強化、復合材料、材料疲勞與斷裂、材料腐蝕與防護、材料表面改性技術等。主要學習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掌握材料的成分、組織結構、生產工藝、環境與性能之間關系的基本規律,研究鋼鐵材料、復合材料、功能材料及其它有關材料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基本規律。
開設的主要課程:固體化學、材料化學、材料物理、晶體學、材料表面與界面、材料近代研究方法、材料學基礎、計算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方面的應用等。
通過理論學習和各種實踐環節的訓練,本專業畢業生掌握晶體學、相變理論、晶體缺陷與強度、表面與界面、材料設計等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掌握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復合材料的基本知識以及材料研究方法、性能檢測及產品質量控制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材料加工和改性過程的技術經濟分析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并具有新材料和新技術開發的初步能力。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教學條件優良,實驗設備齊全。培養的學生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面廣,科研能力強,在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應用化學
培養具備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化學、化工及相關學科的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實驗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開設的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機構化學、化工基礎及化工制圖等。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教學條件良好,實驗設備齊全。培養的學生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面廣,科研能力強。本專業畢業生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等單位從事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