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09年各學院及專業介紹
2009-05-17 20:24:48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簡介
機電工程學院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工業工程、車輛工程4個本科專業,其中車輛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學校重點建設專業。具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是北京市一級重點建設學科;有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等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其中機械電子工程學科是北京市重點學科;還具有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教師63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7人,高級職稱教師比例74.6%,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6人,占教師比例41.3%,碩士學位教師32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教師比例92%。有北京市教學名師2名,北京市科技拔尖人才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人,市級優秀青年骨干教師5名,北京市科技創新團隊2個。學院有北京市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設有機電測控、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機械電子、車輛工程、工業設計、工業工程、力學與材料實驗室,有機電系統測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設備總值達到7000余萬元,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實驗條件。
學院近年來在教育教學改革、科學研究方面取得豐碩成果,近五年榮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北京市精品課程2門,市級精品教材3部;近五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7項,北京市教委課題和橫向科研課題100余項,年科研到款額1000余萬;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在各類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600余篇,進入國際三大檢索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40余部。
學院與日本福井大學、德國耶拿應用科技大學、英國桑德蘭大學的相關學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聯合培養研究生和本科生,每年選派高年級學生赴上述高校進行學習。
學院各專業畢業生在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和一致好評,一次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
學院辦公室電話:010-82426906,82427149
學院網址:http://jdgcxy.bistu.edu.cn
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80301)
本專業培養具有現代機械設計制造及機電一體化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廣泛領域內從事現代機電工程設計制造、科研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下設三個專業方向:機械制造與信息化制造技術、機械設計與計算機輔助工程、機械電子技術。
本專業的主干學科是: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工程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材料與熱處理、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技術、電子技術、微機原理、控制工程、機械制造技術、測試技術、液壓與氣動傳動、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制造裝備與自動化、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等。
本專業畢業生具有以機、電、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制造工程寬口徑知識,掌握現代設計方法和先進制造技術,有較強的計算機技能和專業技術實踐能力,專業面寬、通用性強。畢業生可在機械、汽車、信息、電子、交通、輕工、能源等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現代制造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從事相關的光機電產品設計、制造和運行管理、軟件開發、經營銷售等工作。
工業設計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80303)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在德智體美幾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較好的機械工程專業素質和藝術素質,掌握現代工業設計理論與方法,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設計思維能力和熟練應用計算機輔助技術進行表達設計創意能力,可以從事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設計和展示設計的應用型高級設計人才。
本專業的主干學科是:機械工程、藝術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工業設計史、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造型材料與工藝、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人機工程學、計算機輔助平面設計、計算機輔助立體設計、設計程序與方法、視覺傳達設計、人—計算機交互設計、多媒體設計、展示設計等。
本專業畢業生通過大量實踐教學環節的訓練,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設計思維能力,能對設計對象和設計方案進行熟練的構思,并用多種手段和傳媒進行表達,具有一定的產品開發、設計、組織、管理能力。畢業生可到現代制造企業、IT產業公司(企業)、傳媒業、科研機構、事業單位以及高等學校從事設計、工程、宣傳和營銷等工作。
工業工程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103)
本專業培養具有現代工業工程專業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事業等廣泛領域從事生產過程或服務系統的技術開發、管理、規劃、設計和評價的應用型高級技術專門人才。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是具有工程技術背景的管理人才,兼有工程技術基礎和管理科學知識,知識面寬,適應性強;有較強的工程技術和綜合管理能力,是具有交叉專業背景的高級技術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的主干學科是:機械工程、管理工程。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工程制圖、工程力學、電工電子基礎、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運籌學、管理信息系統、工業工程基礎、人因工程學、生產管理、物流工程、質量管理與可靠性等。
本專業畢業生符合現代企業對技術管理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畢業生可在機械、汽車、電子、能源、交通、信息等國民經濟支柱行業的企業、科研院所從事系統與設施規劃、生產與質量管理、工作研究與評價、工程經濟與價值工程等工作。
車輛工程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80306)
本專業培養具有汽車設計制造、汽車技術服務等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從事汽車產品的設計制造、研究開發、工藝管理、運用管理、銷售與技術服務等工作,具有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汽車工程高級技術人才。
本專業的主干學科是:機械工程、車輛工程。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機械設計、汽車構造、測試技術、控制工程、汽車理論、汽車設計、發動機原理、汽車電子學、汽車制造工藝學、汽車電控技術、CAD/CAM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等。還進行圍繞相關課程的大量實踐環節訓練。本專業畢業生具有廣闊的就業領域,可在相關企業從事汽車設計制造、生產技術與管理、科技開發、汽車應用技術與服務、汽車銷售等環節的相關工作;還可以在交通運輸等國民經濟的其他領域從事相關工作。
光電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簡介
光電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設有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四個本科專業(系),均為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其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測控技術與儀器和通信工程專業是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具有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二級學科)、精密儀器及機械(二級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二級學科)等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儀器儀表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授予權,其中“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和“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是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目前,學院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70余人。學院擁有一支業務素質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現有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60人,其中教授10人,享受政府特貼專家2人,青年教師全部具有博士學位;擁有現代光電測試技術實驗室(機械工業重點實驗室),信息與通信系統實驗室(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機電系統測控實驗室(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與本校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共建)以及3個院屬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機構;擁有測控技術與儀器、通信工程、光信息技術、傳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等本科教學實驗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000余萬元。近三年,學院承接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以及其他科研項目100余項,參與或獨立獲得了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北京市教學成果獎等多項獎勵。學院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學院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全面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強化實踐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養成,努力搭建成長成才的平臺。畢業生的工作適應性強,業務基本功扎實,踏實肯干,廣受用人單位好評。
學院辦公室電話:010-64884696;010-82426915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80401)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培養能從事儀器儀表、光機電一體化以及測量與控制等領域的各種設備與系統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主干學科為儀器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光學工程。開設的主要課程有:信號分析與處理、精密機械設計、工程光學、電路分析、模擬及數字電子技術、控制工程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計算機測控技術、測控電路、傳感技術、精密測量技術、光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測控儀器設計、數字圖像處理等。
本專業為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和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一支由一批教授、副教授以及具有博士學位和海外留學歸國人員組成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和學術團隊。本專業辦學歷史悠久,目前承擔多項國家和北京市等高水平的科研項目,擁有機電系統測控實驗室(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現代光電測試技術實驗室(機械工業重點實驗室)、精密測試技術與儀器研究所、測控技術與儀器實驗室等多個教學科研基地,以及一大批先進儀器設備。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去向包括:在機械、電子信息、生物、醫學、材料、航天、環保等行業從事新型儀器的研發、技術支持、營銷及管理工作;在信息產業從事信息的檢測和處理工作;在航天測控部門、檢驗檢疫部門、計量測試管理部門,從事測控技術研究、測試設備的檢驗檢定、國家計量測試標準的制定、執行和管理工作;在光機電一體化產業從事光機電一體化系統與設備的研發工作;在工業企業中從事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和管理工作。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010-82426892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80603)
本專業是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及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主要特色為:以電子技術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基礎,以傳統信號和信息處理理論為指導,以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統為應用平臺,既強調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又特別注重鍛煉實踐創新和技術應用能力。
本專業的主干學科是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高頻電子線路、通信原理、信息論與編碼、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本專業主動適應社會和行業發展需求,靈活設置應用技術方向,在高年級開設了三個限選課程組,“限選課程組一”側重于基于網絡的信號與信息處理,“限選課程組二”側重現代電子信息系統設計,“限選課程組三”側重于數字圖像和視頻處理。
本專業學生一次就業率較高,學生畢業后,可在國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高新技術企業和一般IT企業工作,主要從事通信與網絡信息系統、電子設備、計算機硬件和軟件、DSP和嵌入式系統、FPGA和片上系統等技術領域的設計、開發、管理、維護、營銷和技術支持等工作。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010-64884717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71203*)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該專業是跨學科的寬口徑專業,培養知識、能力、素質諸方面協調發展,具有扎實數理基礎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光學傳感技術、光學測量技術、光通訊技術和計算機光信息處理技術,具備較寬廣的專業技能、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在光信息檢測和處理方面具有鮮明特色的高素質應用技術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的主干學科是: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主要課程有:應用光學、波動光學、信息光學、光學設計、光纖通信技術、激光原理及應用、光電檢測技術、光網絡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現代電子技術及應用、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數字圖像處理、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精密機械設計基礎等。人才培養突出以光子和電子為信息基本載體的信息特征,體現信息產業高速發展、學科交叉的趨勢,采用光、機、電、計算機緊密結合的教學和學科體系,重視基礎,強調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科學發展和產業發展的需要。
本專業畢業生面向高新技術產業,可以在科研單位、高等院校、電信部門、信息產業部門、航空航天、環境監測與保護、醫療衛生部門等,從事光學工程、光電信息技術、光機電一體化、光纖通信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應用、產品設計、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010-82426917
通信工程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80604)
本專業面向通信科技發展的前沿,培養具有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及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從事研究、設計、制造、運營以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設備的具有較高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目前重點培養移動通信和光通信(包括光纖通信及光通信網)兩個方向的專業人才。專業建設特色主要體現在:校企緊密合作,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實驗室全面開放,充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本專業辦學歷史悠久,目前是北京市特色建設專業、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本專業擁有一批由教授、副教授組成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和學術團隊,其中80%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通信工程實驗室擁有滿足本科教學需要的先進實驗設備。通信工程系與中興通訊公司合作進行NC教育培訓。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主干課程有: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高頻電子線路、軟件設計基礎、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字信號處理、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原理、微波技術、數據通信網、SDH原理與應用、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等。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為:電信運營企業、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電信部門、信息產業部門等單位從事通信設備的開發、調試、生產、運營、管理、維護等工作。同時也可到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國防工業、以及IT企業等從事通信技術領域的科研、教學以及產品開發、生產、管理等工作。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010-64884695
自動化學院簡介
自動化學院下設控制工程系、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系、智能科學與技術系、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4個行政單位。其中,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是北京市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是國家級電子信息與控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現有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智能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其中自動化專業為北京市特色專業,為第一批招生專業;設有控制工程實驗室、電氣工程實驗室、智能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學院有“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及“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三個碩士點,其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是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學院現有教工74人,專任教師65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4人、副高級職稱19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50.8%;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9人、碩士學位28人,碩士及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72.3%;中青年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77%。近年來,本院有1名教師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名教師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1名教師獲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4名教師獲北京市屬市管高校拔尖創新人才稱號;1名教師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名師稱號。
近幾年來,學院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4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2等獎1項,國家發明2等獎1項。獲省部級獎勵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7項。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100余篇。北京市精品課程建設2項,出版專著3部,教材5部。
學院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下設的16個專業子實驗室為學生全面開放,并于2004年成立了“大學生科技實驗實踐基地”,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近年來,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及北京市大學生電子類設計競賽,累計獲各類一等獎17個,二等獎及三等獎共50個。
自動化學院的畢業生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及較強的實踐能力,倍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學院辦公電話:010-82426920
自動化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80602)
本專業以電為主,集機、電、控制和計算機控制技術為一體,著重于控制和現代化信息處理技術,使學生在掌握一般控制系統的原理、分析方法和設計方法的同時,加強系統實驗、測試、分析、設計、運行、科技開發和集成及相關工作的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重點加強自動檢測、運動控制、過程控制和運動體控制系統和網絡系統的設計與開發能力。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自動控制原理、現代控制理論、電路理論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計算機控制系統、檢測技術與儀表、電機與拖動、自動控制系統仿真、慣性技術、運動控制系統、過程控制和基于網絡的智能控制等。本專業的實踐教學四年不間斷,除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安排了達二百多學時的實驗外,還獨立安排了共計35周的多門課程設計、專業綜合實踐、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科研機構、國防、高等院校、企事業等單位從事自動控制、自動檢測、自動化儀表、工業機器人、網絡控制、智能控制等領域的研究、教學、設計與開發工作。
本專業為北京市特色專業,第一批招生。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010-82426924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80601)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較寬的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能夠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及計算機應用,并具備一定的工程技術研究和企業管理能力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主干學科: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電路、工程電磁場、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信號系統與信號處理、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電氣控制與PLC技術、電氣測量技術、電磁兼容設計、電力工程基礎、電氣工程(項目)設計規范及預算、微機控制技術、單片機原理及系統設計、DSP原理及其應用、交流調速及變頻器應用、供配電技術(側重樓宇供電)、繼電保護、電梯控制技術、太陽能發電技術和電機節能技術。本專業重視專業基礎,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實驗設施完備,專業課程注重與工程實際相結合。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電氣工程、電力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應用電子技術、太陽能發電技術、電機節能技術、建筑供配電及樓宇自動化等領域,從事科研、技術開發及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010-82427164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80627)
本專業以智能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為基礎,以智能信息處理、智能行為交互和智能系統集成理論為指導,以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統為應用平臺,具有理論與廣泛的實踐相結合的特征,培養從事智能信息處理、智能機器和智能系統集成的研究、設計、開發及應用的高級技術人才。
主干學科:智能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電路理論基礎、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軟件基礎、計算機網絡、模式識別、人工智能、人工神經網絡、模糊控制、機器人學、智能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檢測技術、數據挖掘與處理、機器學習、智能信息處理、專家系統等。本專業的實踐教學四年不間斷,除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安排了達二百多學時的實驗外,還獨立安排了共計35周的多門課程設計、專業綜合實踐、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科研機構、國防、高等院校、企事業等單位從事智能制造技術、智能網絡技術、智能檢測技術、智能機器人、智能交通、智能監控等領域的研究、教學、設計與開發工作。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010-64884004
計算機學院簡介
計算機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件工程系、網絡工程教研室、專業基礎部等四個教研機構;教學實驗室有微機與接口技術實驗室、EDA/單片機實驗室、計算機原理實驗室、計算機軟件技術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網絡原理實驗室、網絡安全實驗室、網絡工程實驗室、集群機實驗室等;科研機構有計算機開放系統實驗室(校重點實驗室)、軟件工程研究與開發中心、虛擬現實與系統仿真研究室、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以及Java實驗室等。
該學院設立有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碩士點,該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招收該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列入北京市級特色建設專業,軟件工程專業評為北京市級骨干建設專業和優秀教學團隊。
該學院現有教職工71人,其中教師、教輔人員63人。教師、教輔人員中具有正高級職稱(職務)12人、副高級職稱17人,高級職稱占教師、教輔人員比例為46%。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1人(另有在讀博士4人),碩士學位的26人,博士、碩士占教師、教輔人員比例為58.7%。學院有多名教師被評為北京市高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北京市高校青年學科帶頭人、電子工業系統優秀教師、北京市高教系統師德先進個人、北京市總工會授予的愛國立功標兵等,有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該學院教師撰寫出版計算機類教材多本,其中有教材分別獲全國工科電子類專業優秀教材一等獎、機械電子工業部電子類專業優秀教材二等獎、機械電子工業部電子類專業優秀教材一等獎、北京市精品教材等。
該學院近年來投入大量經費進行實驗室建設,目前實驗室的設備和環境均達到國內高校的較好水平。近年來,該學院的科研工作得到長足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中科研項目總經費500余萬元,其中國家科學自然基金(含子項)9項,863課題(含子項)1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軟件著作權1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發表論文近300篇,其中三大檢索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2部,出版教材20余本。
該學院的辦學特色體現在:注重加強基礎理論,注重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以及構建合理的實踐課程體系,注重課程內容的與時俱進,重視開展學生第二課堂,組織學生科技社團,開展學生科技活動;重視教學過程管理,重視教學質量管理,重視教學規范管理,保證了教學效果和質量。
該學院培養的學生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較強。歷年來,畢業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較高;學生考研率和考研質量較高;畢業學生中已有一批學生有所成就或成就顯著。
學院辦公室電話:64884706
學院網址:http://jsjxy.bistu.edu.cn/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80605)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計算機科學理論與相關技術相結合、面向應用的寬口徑專業,培養系統地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工程實踐的基本技能,能夠從事與計算機科學、技術和應用相關的設計、研究、開發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本專業的主干學科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開設的主要課程有:C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技術、數字邏輯、匯編語言程序設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基礎、軟件工程、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網絡原理等。專業方向課程有: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原理課程設計、單片機系統設計、操作系統課程設計、編譯原理等。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還要參加各種實習、實踐訓練、實驗、上機、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本專業近年來不斷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在課程體系建設、增強實踐能力訓練、加強同企業與市場的聯系與結合等方面積極推進,取得成效。
通過本專業的學習,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具備較強的計算機系統分析、軟件開發、硬件系統設計、維護以及綜合應用的能力。學生畢業后可在生產、科研、院校或公司等部門從事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研究開發及維護等專業技術工作。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010-64884114
軟件工程專業(理工科四年本科專業代碼080611)
軟件工程專業培養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掌握扎實的軟件基礎理論和軟件工程專業知識及先進的開發技術,具有較強的軟件設計與實現、項目規范管理、交流與組織協調、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計算機軟件工程的高層次工程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程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技術,軟件工程導論,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與算法,模型驅動程序設計方法,軟件建模語言,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庫,操作系統與網絡,軟件開發平臺與工具,人機交互的軟件工程方法,系統分析與設計,軟件體系結構,軟件質量保證與測試,軟件項目管理等。
通過本專業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軟件基礎理論、技術及應用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創新意識、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軟件系統建造與運作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求知、做事、共處、做人,成為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軟件工程師。學生畢業后可以在科研、院校、公司、企業等部門從事軟件程序設計、軟件評測和維護、軟件系統分析、軟件開發項目管理等工作。
網絡工程專業(理工科四年本科專業代碼080613W)
網絡工程專業是教育部針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以及對網絡人才特定需求而新設置的專業。該專業為我校2008年新設專業,也是目前北京市屬市管高校中唯設置的專業。
本專業培養適應網絡技術發展需要,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掌握網絡工程的設計原則及技術,具有較強的網絡需求分析能力、網絡規劃設計能力、網絡構建能力、網絡維護管理能力和網絡應用軟件開發能力,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并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計算機網絡工程領域的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開設的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C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技術、離散數學、數據結構、電路與電子學、數字邏輯與數字電路、信號與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操作系統、軟件工程、數據庫、數據通信基礎、計算機網絡原理、網絡工程技術、網絡管理、網絡安全、WEB程序設計等。此外還開設了網絡操作系統等20多門具有專業特色的選修課程。
本專業充分利用鄰近中關村的有利地理位置,與國內外著名IT企業進行交流和聯系,注重跟蹤和傳授新知識、新技術,培養的學生能較好地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對計算機尤其是通信、網絡人才的需求。
經濟管理學院簡介
經濟管理學院跨管理學和經濟學兩大學科門類,設有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經濟學等6個本科專業。具有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企業管理、國民經濟學、數量經濟學等5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1個工程碩士(工業工程領域)專業學位授予權。學院下設會計系、、財務與投資系、企業管理系、經濟與貿易系和營銷管理系等5個教學單位和實驗教學中心(中心下設會計學、財務與資本運營、企業管理、營銷管理、實驗經濟學等5個實驗室);建立了北汽福田、東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華夏天海會計師事務所等8個校外實習基地;擁有近5萬冊專業藏書的資料室。
經濟管理學院具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99人、教輔人員23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25人,占教師比例為25.3%,碩士學位的有66人,占教師比例為66.7%,教師中正高級職稱12人,副高級職稱36人,高級職稱人數占教師比例為48.5%。教師中擁有一批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政府津貼專家、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北京市拔尖人才、北京市政府顧問、國家注冊審核員、中國注冊會計師、中國注冊稅務師、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等證券投資專家等;他們分別在計量經濟、科技管理、證券投資、質量管理、資產評估、企業成長、人力資源、并購和財務會計教學與科研領域頗有建樹,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院與愛爾蘭都柏林格林菲斯大學和美國威斯康星州帕克塞德分校等簽署了合作辦學協議(項目已啟動),與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合作舉辦了國際商務碩士課程班(本碩連讀)。
學院擁有多個研究機構、研究團隊和重點學科。其中,省部級研究機構1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社科研究基地——北京知識管理研究基地;省部級研究團隊2個:北京市屬高校知識管理學術創新和科技創新團隊;省部級重點建設學科2個:管理科學與工程和企業管理等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校院級研究機構3個:實驗經濟學研究中心、知識管理研究所和企業成長研究中心等。學院利用北京市專家人才優勢,與著名科研機構、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這些研究機構和研究團隊不僅承擔著北京市教委科技創新平臺知識管理與技術經濟專項建設任務,也為國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等政府相關部門及企業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同時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格局。
近五年來,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科研經費達1000多萬元,共完成了10多項國家級項目和28項省部級項目。其中,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3項,全國行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部分項目經省部級鑒定,10多項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出版專著30多部,譯著10多本,教材26本,發表國家核心期刊論文500余篇。
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成果直接引入教學,帶動學生參與;為培養理論功底扎實、實際動手能力強、適應環境快的應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育人基礎。畢業生廣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學院辦公室電話:010-82427131
會計學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203)
本專業培養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經濟管理等部門從事會計及相關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本專業特色為會計基本功扎實、學生動手能力強、會計電算化和專業外語能力強,能適應我國加入WTO后在會計準則趨于國際化的環境下,各類組織對從事會計制度及核算系統設計等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畢業生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審計、資金運作等方面的工作。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初級會計學、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財政與金融學、統計學、經濟法、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信息系統、預算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法及實務、會計英語、管理會計、審計學、內部會計控制設計、高級會計學等。其中管理會計采用英文教材,教師用雙語教學。
會計學專業(注冊會計師方向)(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203)
本專業培養在會計師事務所、財政管理咨詢公司等中介機構從事審計、資產評估等相關業務及稅務代理、財政咨詢等管理咨詢業務,同時也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部門從事會計等相關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本專業方向特色為會計、審計基本功扎實,學生動手能力強,計算機和專業外語水平較高,以適應加入WTO后我國會計、審計、資產評估、財務管理咨詢中介服務市場進一步開放的環境下,對注冊會計師的高層次人才需求。畢業生可在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從事審計、評估、管理、咨詢等工作。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初級會計學、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財政與金融學、統計學、經濟法、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財務與會計信息系統、財務會計、稅法、稅收代理實務、財務管理、審計學原理、證券學、資產評估、高級會計學、會計英語、管理會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公司戰略管理等。其中管理會計采用英文教材,教師用雙語教學。
財務管理專業(公司理財方向)(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204)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本專業特色為財務、會計理論基礎扎實,理財能力、投資分析能力和專業外語能力強,能適應經濟市場化和國際化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高層次需求。學生畢業后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理財投資分析、資金管理、財務核算、財務計劃、財務管理軟件設計、資產評估等工作。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經濟學、工商管理。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初級會計學、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市場營銷、經濟法、統計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政學、金融學、證券投資學、管理會計、財務與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學、高級會計學、財務管理、財務分析、高級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資產評估、成本管理、內部控制等,部分課程采用雙語教學。
財務管理專業(證券與投資方向)(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204)
本專業培養能在各類證券經營機構、投資機構、基金公司、上市公司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證券投資、證券投資分析與操作、財務管理、資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本專業的特色是金融、證券理論基礎扎實,具有較強的證券分析能力和證券操作能力,學生既掌握財務管理的知識與技能,同時又具有較豐富的證券投資知識及技能,以適應我國創新金融體制下對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學生畢業后不僅可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財務管理工作,而且可在銀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領域從事證券投資分析、資產管理、投資咨詢等工作。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財政學、管理學、統計學、經濟法、金融法規、初級會計學、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財務會計、成本管理、金融學、國際金融、投資銀行學、證券投資學、金融工程、金融市場學、風險投資、商業銀行經營學、高級財務管理、資產評估等,部分課程采用雙語教學。
工商管理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201)
本專業培養掌握工程基礎知識和現代管理理論,具備運用現代化管理方式和手段,從事生產與質量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的特色為突出工管結合,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具有較強的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以適應對工商管理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畢業生可在機械、汽車、信息、電子、交通等工業部門以及服務部門從事有關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物資管理等工作。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經濟學、工商管理。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會計學、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統計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財政與金融、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管理模型與計算機應用、生產與運營管理、基礎工業工程、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等。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62930210
工商管理專業(服務運營管理方向)(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201)
本專業培養適應服務與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掌握與服務經濟緊密相關的運營管理理論,具備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分析和解決服務領域管理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的培養特色為:突出計算機輔助服務管理手段運用能力及商務英語能力,突出現代服務業對復合人才的需求。畢業生可在信息、金融、保險、健康、教育、娛樂等服務業相關部門及制造領域服務部門,從事客戶管理、設施管理、運營計劃管理、績效管理等工作。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工商管理、經濟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管理學、西方經濟學(宏觀和微觀)、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學、經濟法、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市場分析與預測、國際工商管理、電子商務、消費者行為學等。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010-62930210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文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205)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公司和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實務、教學、政策研究及理論科學研究工作,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本專業特色: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面向北京、兼顧全國,以應用為主,重視學生在知識、素質、能力各方面的綜合發展;培養學生掌握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基本理論與系統方法、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決策與運作能力,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一門外國語;主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及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人力資源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工商管理、經濟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統計學、勞動法、管理信息系統、會計學等。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010-62930210
市場營銷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202)
本專業培養對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經濟與愈演愈烈的全球化經濟具有高度適應能力與開拓能力的、能在企業、非營利組織、以及政府有關部門從事營銷管理、咨詢與策劃工作或流通管理工作,以及能很好勝任本專業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本專業設置兩個方向,即營銷企劃與流通運營。課程規劃分“營銷企劃”、“流通營運”和“信息商務管理”三大學程,以“營銷”與“流通”為教學核心,并以“信息應用”為導向,一方面奠立學生正確的營銷觀念與技巧,另一方面則特別強調POS應用、連鎖企業與零售經營等流通管理技術的養成,輔以信息科技的強化訓練,希望所教導出來的學生,一進入企業能立即上手,成為理論實務兼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經濟學、管理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法、財政與金融、統計學、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會計學、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財務管理、營銷管理、廣告學、消費行為學、國際商務(英)、公共關系與企業形象、銷售管理、連鎖經營管理、零售管理、品牌管理、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等。
經濟學專業(文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20101)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夠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掌握現代經濟學基本原理和經濟分析方法,能夠在政府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社會中介機構、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政策咨詢、經濟預測及規劃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本專業特色:本專業在教學環節中強調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嚴格訓練,在實踐環節中強化經濟學實驗、產業組織調研、證券投資模擬操作、社會調查、課程論文寫作訓練。課程安排體現了寬口徑、厚基礎的特點,通過經濟學基礎理論、經濟數學與統計學、經濟學專題等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經濟分析與預測的基本能力,使學生在信息等產業政策分析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
主干學科: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基礎、中級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基礎、中級宏觀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管理學、財務管理、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投資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當代西方經濟流派、當代中國經濟專題等。
經濟學專業(國際貿易方向)(文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20101)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夠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熟悉國際貿易規則,掌握外貿業務基本技能和現代經濟學基本原理及經濟分析方法,能夠在政府經貿管理部門、社會中介機構、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國際貿易與經濟分析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本專業的培養特色為:在教學環節中強調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嚴格訓練。在實踐環節中強化國際結算、國際貿易流程、國際商務英語函電與口語等外貿業務技能訓練,通過社會調查、課程論文等環節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寫作能力。課程安排體現了寬口徑、厚基礎的特點,通過經濟學基礎理論、經貿英語和經貿實務等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從事經貿活動以及經濟分析的基本能力,使學生在經貿業務及經濟分析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
本專業的主干學科是經濟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基礎、中級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基礎、中級宏觀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管理學、財務管理、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跨國公司概論、中國對外貿易概論、電子商務、國際結算、外貿英語函電、國際貿易實務、經貿英語、國際商務等。
信息管理學院簡介
信息管理學院現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安全、電子商務、審計學(計算機審計方向)和管理科學5個本科專業,其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北京市特色專業。“突出信息優勢、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是我院的辦學特色。5個專業已經形成交叉滲透、協同發展的專業建設格局,側重培養應用信息技術(IT),解決社會經濟系統及其信息系統的管理和安全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學院建有信息系統與信息安全實驗教學中心,下設信息系統實驗室和信息安全實驗室,支撐該院五個專業的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安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企業信息化(ERP)和計算機審計5個實驗教學平臺。學院擁有跨學院共建的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重點開展智能決策系統、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安全等專業方向的研究生指導和科學研究工作。
學院現有教職工58人,其中專職教師49人。在專職教師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高級職稱教師比例占44.9%;博士后4人、博士18人、碩士17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79.6%;50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46人,占93.9%。有二名教師榮獲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多名教師榮獲北京市優秀人才、北京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等項資助和榮譽稱號。
近年來,信息管理學院加大了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同時推動了學院的專業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工作。近三年來,由該院教師主持或參加的在研國家級項目17項,省部級項目25項,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達200多篇,其中有60多篇被SCI、EI和ISTP檢索。先后有多名教師出國或赴港臺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有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學院多數教師都承擔著各級教學改革項目,在相關的專業教學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本院教師獲得北京市級精品課程1項,校級重點建設課程1項,出版專著和教材30多部。同時學院還加強了對外橫向合作,多年來一直與國家職能部門聯合培訓審計信息化高級專門人才,積極參加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成效顯著。
學院辦公電話:010-64884680,64884676,64884667(傳真)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102)
本專業培養具有信息系統分析、設計與開發能力,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和經濟學基本知識,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各行業運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分析和解決社會及經濟系統的管理問題,成為能夠承擔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系統開發、維護、管理以及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本專業下設兩個專業方向:信息系統開發、企業信息化。
本專業的主干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門類下的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如:信息系統基礎、信息系統開發入門、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系統基礎、操作系統、Java企業級應用開發、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系統測試技術、信息系統項目管理、計算機網絡、管理學原理、運籌學、管理經濟學、企業經營管理模擬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等。本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高達400學時以上,通過大量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專業是一個具有交叉性、綜合性特點的專業,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信息管理為目標。四年中,學生不僅可以系統地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和經濟學等專業的課程,同時還可以選修電子商務、信息安全和計算機審計等專業或方向的課程,具有專業面寬、通用性強的特點。學生畢業后可在國家機關、政府職能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各類企業從事信息系統專業領域的研究、開發、應用、教學和管理工作。
信息安全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71205W)
本專業培養具有較好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論與技術、計算機與網絡通信技術、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安全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能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和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具有較高的綜合業務素質、較強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從事信息安全產品開發、信息系統安全分析與設計、信息安全技術咨詢服務、信息安全管理與執法等工作的信息安全應用型人才。本專業的專業方向為信息系統安全。
本專業主干學科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電路與電子技術、通信概論、信息論基礎、密碼學、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法律法規、網絡安全協議與標準、防火墻與VPN技術分析、入侵檢測技術分析、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管理與評估、網絡管理、計算機病毒分析與防范等。本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在400學時以上,通過大量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綜合開發能力和分析、研究、解決信息安全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專業,融合了計算機、通信、管理、法律等學科的知識,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側重于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與防范。培養學生掌握信息安全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尤其重視培養學生掌握信息系統安全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學生畢業后可以在政府、國防、金融、公安和商業等部門從事信息安全領域的管理服務、技術應用、研發和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電子商務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209W)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具有電子商務運作管理、電子商務系統設計與開發能力,能夠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利用網絡開展商務活動、從事電子商務系統設計和開發、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本專業的專業方向為電子商務系統設計與開發和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本專業主干學科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原理、管理經濟學、運籌學;信息系統開發入門、數據結構、數據庫系統及應用、計算機網絡;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網站建設、電子商務系統的分析與設計、網絡營銷、網上支付與結算、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開發與運營等。
本專業在教學中注重計算機實踐教學,培養信息技術與商務管理知識相融合、側重電子商務系統設計與開發技術、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各類工商企業、物流企業、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從事電子商務、物流與供應鏈系統運作與管理、開發與應用、科研或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審計學(計算機審計方向)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208W)
本專業培養具備必要的審計學、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運用計算機技術、信息化手段和會計學、審計學的知識與技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類企事業單位進行計算機審計、計算機會計和審計實務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本專業的專業方向為計算機審計。
本專業的主干學科為: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原理、管理經濟學、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審計學原理、審計實務與案例分析、內部審計、信息系統基礎、信息系統開發入門、數據結構、數據庫系統及應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計算機財務管理、計算機會計、計算機審計數據采集與分析、計算機審計。
本專業是一個交叉性、復合型的應用型專業。在高年級設置了適合本專業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多門計算機技術與會計、審計相結合的綜合類課程和實踐環節。本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在400學時以上,通過大量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計算機審計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畢業后可以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類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從事計算機審計實務、計算機會計實務、計算機審計教學、科研和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管理科學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101*)
本專業培養具備必要的管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學等學科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應用決策理論和方法進行優化分析,并運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實現決策過程的建模、分析、求解及實施工作的本專業高級應用型人才。本專業的專業方向為規劃與優化理論方法的計算機技術實現。
本專業主干學科為: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原理、生產運作管理、管理經濟學、應用統計學、運籌學、決策理論與方法、預測方法與技術、系統工程、系統建模與計算機模擬、決策支持系統;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庫系統及應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等。
本專業是為培養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中所急需的復合型管理類應用型人才而設置的,具有交叉學科特征的專業。學生畢業后可以在各級國家職能部門、各類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參與對組織管理、運營管理和技術管理中的實際問題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和計算機應用技術進行定量分析、科學決策和組織實施或從事科研、教學等方面的工作。
人文社科學院簡介
人文社科學院設有行政管理、傳播學兩個本科專業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碩士點。人文社科學院設有公共管理系、信息傳播系、哲學史學部、政治經濟學與法學部4個教學系部,下設行政管理教研室、網絡傳播教研室、中文教研室、史學教研室、法學教研室、哲學教研室、政治經濟學教研室7個教研室。目前共有專職教師5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1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全體教師的46%;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38人,共占全體教師的76%。人文社科學院的專業實行雙證制(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培養。人文社科學院在教學上突出實踐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除原有“辦公自動化演示室”等實驗條件外,2007年投資400余萬元新建了傳播學實驗室。人文社科學院擁有固定的校外實踐實習基地。近三年人文學院教師共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科研課題27項,發表學術論文179篇,出版著作、教材8部。
學院辦公電話:010-82427107
學院網址:http://renwen.bistu.edu.cn/
行政管理專業(辦公自動化方向)(文理兼招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301)
本專業方向培養具有政治學、管理學、法學等方面知識,具備應用現代辦公自動化系統的知識和職業能力,能夠在黨政機關、各類企事業單位、公司及社會團體的管理部門從事行政事務管理、信息管理與服務、協調溝通以及辦公自動化系統的設計、運行和信息開發等相關工作的高級行政管理人才。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管理學、法學、政治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行政管理學、政治學原理、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行政法學、政府經濟學、公共關系學、行政公文寫作、程序設計、當代中國公共政策、辦公自動化概論、管理信息系統導論、辦公自動化設備技術基礎、政務辦公軟件應用等。
行政管理專業(電子政務方向)(文理兼招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110301)
本專業方向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了解行政管理和電子政務的基本規律,具有較為廣泛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能夠在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共管理事業單位從事電子政務系統建構、管理工作以及在公司、企業從事網絡信息管理與再開發工作的高級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管理學、法學、政治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政治學原理、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應用行政管理、行政法、公共管理概論、政府經濟學、公共關系學、程序設計基礎、電子政務與電子政府概論、電子政務法律導論、電子政務模式比較、政務信息安全管理、電子政務數據庫系統、政府網絡建設與維護等。
傳播學專業(網絡傳播方向)(文理兼招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50305W)
本專業方向培養具備傳播學知識背景,掌握交互媒體設計、數字聲像表現、網絡媒體管理等數字媒體理論與應用,熟悉新媒體運作機制,通曉新聞傳播政策和法規,熟練掌握網絡媒體應用技能,能夠在廣告、媒體、宣傳、印刷以及相關文化產業及其它企事業單位從事現代傳媒的業務操作及網絡廣告制作和廣告策劃、營銷管理、媒介市場分析與媒介經營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傳播學、新聞學、廣告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傳播學概論、信息管理理論、媒體組織與策劃、網站策劃與經營管理、網絡技術基礎、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網絡新聞寫作與編輯、視覺傳播、媒體形象設計等課程。
外國語學院簡介
外國語學院現有專任教師84人,高級職稱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9人,海外留學或短期出國進修的教師近30人,具有比較雄厚的教學師資力量。
外國語學院下設外語系、外語一部、外語二部,除專業英語外,還擔任大學英語、研究生英語等教學任務,開設了德語、日語、俄語等語種的課程。現有先進的語言實驗室16個,英語語言自主學習中心1個,同聲傳譯實驗室1個。常年聘請外籍專家授課講學,保證了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外國語學院現設有英語專業(商務方向和翻譯方向),為北京市及全國其他地區培養從事商務英語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和高級翻譯人才。外國語學院參照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管理模式,從06級起在外語專業學生中施行“學科導師制”,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與提高。從一年級起,每個學生都配有專門的指導教師,負責該學生的學科和專業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和實用能力。
學院辦公電話:010-82427114
英語專業(商務方向)(文理兼招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50201)
本專業培養既有堅實的英語基礎、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又掌握經貿業務理論知識并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從事商務英語工作的專業人才。其專業特色為:熟練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特別是聽說能力與英語交際能力;具有經濟學、管理學、財會學、社會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經貿業務的理論基礎知識及業務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識和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外國語言文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綜合英語、高級視聽說、同聲傳譯、英語寫作、商務英語、外貿函電、翻譯、英語語言學、高等數學、國際貿易、外貿實務、國際金融及計算機應用等。
本專業畢業的學生可從事外貿部門、三資企業等單位的經營、管理工作,也可從事一般企事業單位的口、筆譯工作,市場就業前景良好。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010-82427114
英語專業(翻譯方向)(文理兼招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50201)
本專業培養既有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較強的口筆譯翻譯實踐能力,又具有一定工程背景、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從事英語科技(文學)口筆譯翻譯工作的專業人才。其專業特色為:熟練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具有廣泛的語言文學、翻譯學、科技等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口筆譯翻譯實踐能力特別是同聲傳譯和科技資料的翻譯能力。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外國語言文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綜合英語、高級視聽說、英語口譯、交替翻譯、同聲傳譯、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文學翻譯、科技翻譯、英語寫作、英語語言學、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等。
本專業畢業的學生可從事外貿、外事部門、三資企業、出版社及其他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口、筆譯工作和一般的涉外部門的翻譯及管理工作。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日益增多,高層次口筆譯人才市場需求旺盛,就業前景看好。
本專業辦公室電話;010-82427114
理學院簡介
理學院現有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統計學三個本科專業,具有應用數學和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兩個二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點,應用數學是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理學院現招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三個層次的學生,培養應用數學、電子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和統計學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理學院現有四個實驗室,即大學物理實驗室、理綜專業實驗室、科學計算與研究生教育實驗室和傳感器技術實驗室,其中傳感器技術實驗室為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理學院現有96位教職工,專任教師71人,實驗系列教師10人,科研編制教師7人,學工和行政人員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6人,副教授以上職稱的的教師占教學與科研教師總數的54%;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41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學與科研教師總數的76.7%;理學院現有碩士生導師10人,博士生導師2人;歸國留學人員7人。張福學教授是全國勞動模范、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謝冬秀教授獲07年度北京市名師稱號。學院入選北京市屬高校學術創新團隊1個;入選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1個;市級精品課程1門;入選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7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人;北京市師德標兵2人;入選北京市優秀人才2人。
理學院科研項目側重于軍工技術和基礎理論研究,先后承擔了國家“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高科技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委項目、軍工預研和軍工配套項目60多項,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過去的幾年中,研究成果先后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獎17項,國內外專利16項。學院年均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二十余篇論文被SCI、EI檢索。傳感器技術研究中心已建立產品的質量保證體系,并通過ISO9000認證。應用數學研究中心在工業CT、圖象處理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2007年理學院實到科研經費709.05萬,獲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表科研論文200余篇,人均超過兩篇,被SCI檢索的文章25篇;07年獲發明專利10項,獲行業獎勵2項,研究實體張福學教授參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項。雄厚的科研實力為理學院培養了大批掌握高新技術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近幾年大量高年級本科生也參與到相關科研項目,這對提升本科生的培養質量起到了較好的提升作用。
學院辦公室電話:010-82427120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70102)
本專業是由信息科學、計算科學、運籌與控制科學等交叉滲透形成的一個新的理科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學研究的訓練,能解決信息處理和科學與工程計算中的實際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主干學科是信息與計算科學。開設的主要基礎課和專業課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方法、數學建模、離散數學、信息論基礎與編碼理論、運籌與優化、面向對象技術、數據結構、數據庫系統基礎、軟件工程、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等。
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專業適應性和較廣的社會就業面,適宜到高等學校、機關、企業、科研院所、生產管理、金融經濟部門從事教學、科研、軟件開發設計、工程計算、數據處理和管理等工作。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71201)
該專業的研究領域和相關技術是信息產業支撐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專業。該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微電子器件、集成電路、微電子機械與微系統、電子系統、計算機、信號處理等方面的理論、技術基礎與專業技能,有自主創新能力的跨學科復合型高級人才。
本專業主干學科為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電路分析基礎、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數據結構與算法、操作系統、信息論與編碼、半導體物理、微電子技術、VHDL與EDA、印刷電路板設計、可編程器件及應用、嵌入式系統及其應用、信息安全技術、智能傳感器系統設計與應用等。
畢業生可在電子信息、郵電通信、廣播電視、金融、國防、中等院校、高新技術產業等行業和部門從事科學研究、產品設計、教學、技術開發與管理工作。
統計學專業(理工科四年制本科專業代碼071601)
本專業培養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能力強,能在包括信息處理,經濟管理,工程技術等方面應用統計學解決問題的人才。
統計學專業課的設置參照國內外院校統計學院或統計系的課程設置,強調理科定位,注重應用性強的課程。本專業主干學科是數學,統計學,經濟學,管理學。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回歸分析,多元統計分析,抽樣調查,實驗設計,數據挖掘,保險精算,計量經濟學,人口數學,運籌學,國民經濟統計學等。
本專業畢業生具有良好的應用數學與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數理統計等統計分析和經濟預測的方法,能運用計算機等工具解決一些經濟領域的實際問題,既能在經濟與金融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信息管理、經濟定量分析,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還可在金融證券分析、保險、咨詢、投資預測等行業從事各種統計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