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專業簡介
2009-04-24 13:53:10清華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l 材料學科SCI論文數排名世界第四位
招生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
基本概況
材料是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與先導,材料、能源和信息被認為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世界各發達國家和我國重點發展的帶頭學科,材料工業是我國的重要基礎工業。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下簡稱材料系)始建于1988年,由原-工程物理系材料物理教研組,原機械工程系金屬材料教研組和化學工程系無機非金屬材料教研組組建而成。材料系已經成為國內高校同類院系中學科領域齊全、綜合實力較強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國僅有的兩個躋身世界一流行列的系所之一。
師資力量
材料系共有教授40人,博士生導師31人,副教授23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長江特聘教授4人,國家杰出人才基金獲得者9人,還有如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師昌緒院士、嚴東生院士、國家科技部首席科學家翁宇慶教授等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兼職教授。
研究成果
材料系各學科均為全國重點學科,被清華大學納入“211工程”和“建設一流大學計劃”的重點建設和發展學科。各學科多年來注重學科交叉與融合、發展前沿研究領域。擁有國際上比較先進的科研及教學設備,建有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室以及先進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材料系承擔了多項國家863、973高科技新材料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各部委、省市科研開發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多項和部省級科技成果獎等近150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和學術會議發表論文4000余篇(其中SCI收錄2000篇以上),獲國家專利200項左右。
國際化培養
材料系的本科人才培養正在逐步走向國際化。除了課程設置與國際一流大學接軌,具有豐富海外教學研究經驗的院士、教授、專家親自執教本科生課堂以及部分課程的全英文教學外,材料系還積極與國(境)外相關院系合作,開展本科生的聯合培養以及交換工作。目前,材料系與美國、法國、日本、香港、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院校具有合作關系,開展學費互免、學分互換、提供部分資助的交換學習。本科三、四年級的學生有機會在上述地方進行為期幾周至兩年的學習、實驗和科研工作。
以下是部分同學的交換感言:
“臺灣半年的交換之旅無疑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在這里我接觸到了先進的半導體工業,加深了我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解;認識了一些和藹可親的老師,他們潛心科研的精神讓我崇敬不已;我還結交了一大批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與他們的交流增進了我們之間的理解。”(方輝,2005級學生,赴臺灣新竹清華大學交換一學期)
“也許,香港半年之行不會讓我立即進步飛速,但至少我會以一種更加積極、更加樂觀、更加平和的心態面對以后的學習與生活,香港半年‘不虛此行’!真的很高興在材料系學習時能有機會外出交換,這一切必將讓我受益一生!”(楊志龍,2006級學生,赴香港中文大學交換一學期)
此外,材料系還十分注重理論與實驗的相結合,設有大量的早期課題研究訓練。大二開始,本科生在課程學習同時,進入系里的專業實驗室,跟著老師和研究生學習科研,體驗科研,熟悉科研過程。02年至今,國家重點實驗室有204人次的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
人才培養成果
根據清華大學本科生—碩士生分階段有統籌的培養模式,材料系的大多數優良本科生將進入這一模式進行培養,通過本—碩統籌培養過程的學生可以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亦可以直接攻讀博士學位。2007—2008年本科畢業生的去向統計如下表。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07-2008年本科畢業生去向統計
專業介紹
材料系本科生學制四年。用三年左右的時間系統完成理論基礎、人文科學、工程技術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和實踐后,再進行較深入的包括專業課程的學習、綜合論文訓練(畢業論文設計)在內的專業訓練。材料系本科生主干課程體系如下表所示。
學生感言
“在清華材料系學習,最大的感受就是材料這個學科很有前景,很有生命力,有許多有趣的問題等待著有志者去探索。材料系學科大師薈萃云集,硬件設施國際一流,無論你是對于新材料制備感興趣,還是對于生活材料的改進有自己的想法,抑或是有志于材料理論大廈的構建,清華的材料系都是你施展自己抱負的舞臺。”(于超,2006級學生)
“從高中時了解到祖國國防科技的發展很多技術瓶頸在于材料而熱血沸騰堅定地報考了材料專業,到走進清華材料系兩年多的時間從專業概論課的了解、認識實習、到高年級專業課程的學習乃至走進實驗室親身經歷材料研究的實驗,我對于這個專業的認識在一步一步地加深,明朗。半導體、磁存儲材料的每一次發展都帶來了信息產業的飛躍,太陽能電池材料、燃料電池材料的發展會帶來能源結構的革命,高溫高強合金與陶瓷隔熱材料讓神舟遨游蒼穹……材料有著太多太多的領域等待我們去解讀。”(任小瑞,2006級學生)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