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各院系專業介紹(13)
2009-04-08 14:34:59北京師范大學招生網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于1998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早在1964年成立的電子學專業和1987年成立的計算機專業。我校的信息學科與我國信息技術同步發展,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高級科研和應用人才,涌現出計算機應用專家汪成為院士、國防電子工程專家凌永順院士、核電子學專家張至善教授、教育技術專家何克抗教授等杰出代表。
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兩個本科專業;設有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體系結構、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及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共六個碩士點;在知識工程、智能信息處理、計算機教育應用等方向招收博士生。學院建有多媒體教學實驗中心、網絡安全與通信、EDA和嵌入式技術等10余個設施先進的教學實驗室;設有教育部虛擬現實應用工程研究中心、遠程教育、圖像與信號處理等科研機構。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具有一支以院士、知名教授為學術帶頭人、學科分布和年齡結構合理的高水平教師隊伍。現有教授20人(其中院士3人,博導8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員26人、高工和高級實驗師5人、講師23人,78%以上具有博士學位。學院的教學科研成果豐富,2005年來獲得國家科技部支撐計劃項目、863高科技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18項有影響力的項目,累計科研經費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先后10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北京市教學成果獎和教育部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以上榮譽。
在本科生培養方面,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美國喬治·梅森大學開展本科生聯合培養,學生入學后在我院和美國分別學習兩年,畢業可獲得兩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學士學位,該項目吸引了一批有志國外發展的學子,目前已有多名學生留學喬治·梅森大學。學院還與美國、西歐、亞洲等國家的著名大學互派留學生進行短期訪問學習,聘請外籍專家講授若干本科生課程;與國內外著名IT企業建立實訓基地為本科生提供實習平臺。學院積極為本科生提供參與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本科生創新基金項目等科研活動的機會,近3年本科生發表的學術論文超過100余篇。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英語競賽、大學生創業競賽等活動中我院學生積極參與、成績優異,體現了我院本科生優秀的實踐能力和競爭力。
學院按照信息科學與技術寬口徑招收本科生,一年后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別進入電子和計算機兩個專業學習。學院50%以上的本科生畢業后將保送或考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其余的畢業生大多就業于國內外知名企業。連續多年我院的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一大批我院畢業的學生活躍在國內外學術界、我國政府機關的領導崗位和國內外企業的決策機構中。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培養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智能科學的專業人才。牢固掌握電子信息科學理論基礎,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工程應用的能力。勝任有關電子信息、通信、信號處理、智能技術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
主要課程:電路理論基礎、模擬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原理、微機原理與匯編、集成電路設計、EDA設計與實踐、數字信號處理、嵌入式與SOC。
畢業去向:除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外,就職于研究機構、公司、企事業、軍隊及大專院校。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牢固掌握計算機軟硬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的專業人才。具有較強的獲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熟練讀寫本專業英文技術資料和從事計算機軟硬件工程設計與開發工作。
主要課程:計算機程序設計、數據結構、離散數學、形式語言與自動機、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編譯原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微計算機技術、EDA設計與實踐、計算機體系結構、軟件工程、算法設計與分析等課程。
畢業去向:除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外,在各個部門中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研制、技術開發和計算機管理等工作。
咨詢電話:010-58807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