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移民”借考考生回原籍錄取
2009-03-23 10:33:40城市晚報文章作者:宋鐵軍
教育部在高校招生工作文件中規定,參加報考高等學校的考生,原則上須在其戶口所在地報名考試。由于我國幅員遼闊,有許多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學習的情況,都要回到戶口所在地考試有許多實際的困難。因此,2009年教育部出臺了借考規定,“異地借考”政策會不會引發“高考移民”潮?這讓我省許多考生和家長產生了疑慮。21日,省招生辦權威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異地借考”政策不會為“高考移民”違規行為推波助瀾。
“高考移民”擠占
當地招生名額
教育部在今年的招生規定中對“異地借考”做出了新的條件限制:要在兩地試卷相同的前提下,并滿足其他相關條件方可申請借考。
“高考移民”是與“異地借考”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概念,“高考移民”是非法行為,是指一部分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通過不正當手段將戶口臨時遷到低錄取分、高錄取率的省,在該省報名參加高考,從而擠占了該省的高考名額,“高考移民”嚴重損害了當地考生的利益,尤其是擠占了重點院校的招生名額。
為此,有關省市出臺了相關報名考試規定來封堵“高考移民”,規定本地高中不容許“高校移民”在本校報名參加高考,禁止為“高考移民”辦理虛假檔案、出具虛假證明等,一經發現有違規者將嚴肅查處有關中學,對“高考移民”將取消考試和錄取資格,即使已經到高校上學,一經查出也將取消其學習資格。
借考考生不占
我省招生名額
在招生總規模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外來工子女在求學地高考,就意味著當地考生多了一個競爭對手,這對當地考生來說相對不公。
借考是時代的產物,其產生的背景是由于高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許多考生的目標不僅是考上大學,而是要考上重點大學,而現階段各中學的辦學條件和教學水平相差很大,高水平的高中數量有限,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于是一部分有條件的學生將目標投向鄰近省市的重點中學,希望在那些學校完成最關鍵階段的學習,提高高考成績。那么“異地借考”會不會為“高考移民推波助瀾”呢?省招生辦權威人士表示,家長和考生的疑慮是多余的, 按照規定,“異地借考”考生的答卷及錄取事宜是由考生戶籍所在地省招生部門負責,這就是說“異地借考”考生不會擠占我省考生的招生名額。
相關新聞
香港浸會大學今年在內地招140人
1日,香港浸會大學在我省召開2009年招生說明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該校在內地實行自主招生,今年計劃在內地招收140名左右本科生。有意愿的考生從即日起可登錄該校招收內地生網頁(http://www.hkbu.edu.hk/~ar/admissions/mainland)申請報名,報名到6月1日截止。據了解,該校去年在我省招收了6名學生。
香港浸會大學采用學分制
香港浸會大學創立于1956年,是一所香港特區政府資助的公立大學,以英語授課。學校設有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中醫藥學院、傳理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和視覺藝術院,均面向內地招生。該校采用學分制,大部分本科專業均修讀三年畢業。內地應屆高中畢業生經錄取后,須先修讀為期一年的“本科預備課程”,才可升讀本科一年級。本科預備課程的學費為75000港幣,本科專業學費為每年75000港幣。
外語成績須達110分
香港浸會大學將按申請考生的高考成績及入學面試表現決定錄取與否。其中,申請考生的高考成績必須達到所屬省市第一批重點高校分數線以上,且外語成績達到110分,才可能獲得面試機會。
獎學金最高11.5萬港幣
值得一提的是,為幫助內地學生盡快適應香港的生活環境,該校還推出了“親善家庭計劃”,為學生安排接待家庭,讓內地學生在香港也能感受到家庭溫暖。同時,該校還將為內地的優秀學生提供三種獎學金,其中,一等和二等獎學金原則上由學生入學開始,為期四年,金額分別為每年115000港幣和57500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