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紀念也要發展 高招要從考試過渡到評價
2007-12-26 19:04:57中國教育報
今年是我們國家恢復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制度30周年。回顧30年來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感受到,30年前在鄧小平同志領導下恢復高考制度對中國社會帶來的深刻影響。紀念恢復高考制度30周年,不僅是紀念恢復高考制度本身,更重要的是要紀念鄧小平同志改革開放等各方面的思想,紀念恢復高考制度在重建公正、公平的社會制度中的重大意義。今天,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建立創新型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要思想,這些理論是我們治國安邦的基礎。黨的十七大明確要求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這為今后的高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全面客觀公正評價高考制度
高考制度作為高等教育人才的選拔制度,同時承載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和過多的附加要求。高考不僅起到為高校選拔合格人才、規范引導中學教育的作用,而且承載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不可否認,現行的統一高考制度有很大的弊端,但如果廢除高考制度,則必定帶來更大的社會問題。從目前人才選拔和培養的趨勢來看,世界各個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并不是要廢除統一考試,而是越來越強化統一考試的作用,其中,強化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引入了評價機制。
在目前情況下,高考仍然是科學、合理、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這是經過國內外多年的實踐和總結得出的結論。在2005年教育部等部委進行的素質教育調查報告中,最重要的專題就是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問題。為此,對社會各方面作了大量的調查。在總結報告中,對于高考制度給予了充分肯定,這與“紀念恢復高考30年大型公眾調查”的報告數據相同。但同時對目前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全面分析,包括升學的競爭,擇校的壓力和學業的負擔,以及現代化建設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與人才選拔制度的單一化之間的矛盾,職業教育出口不暢、分流不夠,高校擴招盡管在規模上進入大眾化,但辦學模式在結構上沒有多大的變化,使入學的競爭壓力向結構化轉移,等等。對高考來說,社會上有些批評、責難超出了考試本身的范疇,社會上的就業競爭轉化為學歷的競爭,教育內容受制于社會的評價體系,社會評價體系又受制于人才的評價標準,社會用人的標準左右了家長的認識,家長的認識又反過來影響整體的素質教育過程。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事情,是一個系統工程。另外,高考改革還涉及考試的內容和形式,涉及評價以及考試與評價的關系。
從考試過渡到評價是時代賦予的任務
考試改革最重要的問題是從考試過渡到評價,從考試到評價是時代賦予的任務。以考試代替評價,是目前教育目標難以落實、教育改革難以突破的關鍵問題。考試為教育評價提供了量化的資料,教育評價需要考試,但考試僅是其中一個手段,不能代替整個教育評價。當前在考試與評價關系上存在著認識不清、相互混淆的問題,反映在觀念和實踐兩個方面,不能區分考試和評價的不同功能和不同方法,主要傾向是以考試代替教育評價。現行的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不能適應現在的教育要求。由于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以學業成績為主要的評價指標,評價方式單一,評價結果被簡單、機械使用,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主要表現在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評價體系不科學,過于注重紙筆的測試,其直接后果是應試教育取代了教育過程,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這種現象不利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不利于基礎教育改革。社會發展到今天,考試作為評價中的一個手段,特別是評價過程,越來越在選拔人才、培養人才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一個考試要考出人的長處,考出人的優點,這才是一個好的考試。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對考試的功能重新審視和定位。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但還不是人力資源強國。從勞動力資源大國到人力資源強國,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育來實現,而考試在某種程度上應該對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現在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上大學的人才標準設計的。而實際上,就是西方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一些國家的高中畢業生,一般是三分之一的人上大學,三分之一的人上社區學院,三分之一的人就業。我們要盡早地通過考試評價對學生進行分流,使不同的學生選擇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技能教育等機會。現在,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只關注通過普通高等教育來確定每個學生的發展。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與經濟發展速度不成正比,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人才培養結構不合理,要通過考試的評價作用,使每個人能夠按照自己的特長、個性來發展。好的考試要考出每個人的長處,知道自己適合學什么,適合往什么方向發展,給每個人以科學的評價和定位。因此,要加強運用考試的技術手段開展評價教育、評價考試、評價考生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為中國的教育改革作出自己的貢獻,架起促進各種教育制度相互銜接的立交橋,形成一個網絡,建立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形成學習型社會,為社會的發展進步培養各式各樣的人才。
利用評價的觀念改造我們的考試
利用評價的觀念和方式改造我們的考試,第一,就要利用考試數據開展評價工作,這是實現考試改革和推動教育評價最佳的結合點,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為什么很多國家都在走這條路?因為通過不同的評價標準的制定,可以使人力資源真正達到合理配置,而不是一種浪費。如果說30年前我們注重的是學歷教育,那么,現在更應該注重整體教育的構建,因為我們面臨的情況和30年前相比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國家進入一個盛世的階段,在構建結構合理的教育體系中,要根據目前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現狀,特別是人才戰略的目標,充分利用考試的資源做好評價工作。第二,改造我們的考試就是要在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上進行改革,要加強評價工作。加大和深化對能力、學力和潛質的測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考試改革要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具備獨立的考試數據,形成客觀的評價標準。第三,從某種意義上說,要充分利用考試的資源搞好評價,這種評價是從一個特定角度對國民智力、素質、科學素養的評價,是對整體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質量的全面監控,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四,進行評價工作是合理利用考試資源為社會服務的體現,是對考試進行優化和自我約束的體現,是完善教育體系的體現,要通過評價的過程推動考試改革不斷深化。總之,從考試到評價,是現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