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選擇:挑基礎學科還是選應用專業
2007-01-18 10:41:10《北京考試報》
本報訊(記者 姜殿軍) 高考在即,如何報個好志愿是家長和考生面臨的一大難關。北京考試報調查結果顯示,72%的人更傾向于選擇應用專業。
針對高考志愿填報,北京考試報與新浪考試頻道正在開展系列調查,“報基礎學科還是選應用專業”是調查話題之一。截至4月3日18時,本次調查共有1300人參加,其中家長779 人,占59.92%,大學畢業生 214人,占16.46%,中學生179 人,占13.77%,大學生 128人,占9.85%。其中, 938人傾向于選擇應用專業,占調查對象人數的72.15%,362 人傾向于選擇基礎學科,占 27.85%。
在選擇基礎學科的人中, 33.79%的人覺得選擇基礎學科“將來發展前景好”,另有26.48%覺得“讀研時選擇余地大”是他們選擇基礎學科的理由。此外,熱愛基礎學科、想搞科研、出國機會多也是選擇基礎學科的理由之一。
在選擇應用學科的人中,54.49%的人認為“就業機會多”是他們選擇應用學科的理由,還有22.21% 覺得應用學科“專業性強”,9.08% 的人覺得應用學科“工資待遇高”。
在理科生首選的基礎學科中,數學以51.68%的比例名列第一,其次是物理 、生物、化學和地理。理科生首選的應用學科是電子工程,占到 52.07%,其次是計算機類、自動化、機械工程。
文科生首選的基礎學科是社會學,占 53.11%,其次是中文、歷史、哲學。文科生首選的應用學科是經濟管理,占53.51%,其次是外語、會計、市場營銷和新聞。
專家說
專業選擇與認知有關
沈望舒――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現在基礎科學的專業點擊率不是很高,這與大多數人的認知有很大關系。考生與家長在選擇專業時,對學科的了解、認識都很不充分。首先,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人們界定不是很清楚;其次,無論基礎還是應用學科,他們在社會中的作用大家很不明了。
人們選擇專業,往往選擇用得上的,在社會上受尊重的,很在乎別人的看法,一般選擇都是大家都看好的,無形中別人的看法就變成自己的看法,別人的選擇就變成自己的選擇。基礎學科大多比較抽象,與人們的認知有距離,人們接觸得少,理解得少。實用性學科更多是感性的東西,人們對其有直接的認識與理解。應用性的專業自然認知上要優于基礎性專業。因此,人們更有理由說服自己選擇應用性學科。
社會上的行業,大多數人都是從事應用性的,直接服務的,間接服務性行業就少了許多,而為行業提供服務的行業就更少,因此從社會需求說,也是應用性專業高于基礎性專業。因此,從需求決定的角度說,選擇、從事基礎科學的人數畢竟還是少數。
教育專家說
專業選擇與社會需求有出入
王曉華――首都師范大學比較教育專業副教授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如下幾個特點。
同考生相比,家長對于志愿的關注程度明顯更高。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家長的期望值、家長的意愿影響也比較大。如何凸現考生自己在志愿選擇方面的興趣和愛好,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社會總的價值取向,更關注應用學科。選擇應用學科的意向遠遠大于選擇基礎學科的意向。這說明整個社會更關注當前的一些熱門專業,對長遠發展的關注要少一些。
這種價值選擇反映出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一種務實性態度。目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很大,這個壓力已經直接反映到高考志愿的填報上。從調查結果來看,家長和考生對于大學生的“出口”問題十分關注,包括就業、出國、考研等等。另外也反映出考生本人在選擇專業時,對專業的認知、熱愛因素所占比例較低。尤其是對一些影響到整個社會長遠發展的基礎學科來說,考生出于興趣、愛好而選擇的比例比較低。
家長和考生對熱門專業的選擇,同社會的人才需求有出入。比如說經濟管理、會計這兩個專業的人才,近年來已經相對飽和,而在調查中卻穩居前三。這反映出家長對于社會人才結構變化的了解程度較低,主要是根據現在的流行專業來選擇,對專業未來的發展缺乏預測。專業是在變化的,在4年之后的發展情況如何,家長缺乏了解。同時也說明高校的專業情況、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狀況等信息的開放還要加強,包括信息發布、溝通的渠道等。
對于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來說,并不存在絕對的好壞。就選擇專業來說,我想提四點建議。一是選擇專業時要依據考生的愿望,家長要和考生溝通,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二是家長要了解一下高校的專業情況和社會人才結構的變化,確保信息足夠充分。對于后者,勞動部門每年都會公布相應的信息,而家長們往往缺少關注。三是對于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要辯證地看。應用學科實用性強,但知識的淘汰更新快,原有的知識結構容易落伍。基礎學科在本科階段主要是培養能力,但對將來發展也要有一個長期的規劃。四是專業本身在不斷變化,一個專業背景不能決定一生的職業生涯。國外的人力資源機構做過調查,一個人一生平均有3―4次變換職業的機會。在職業的變化方面,學應用專業的人相對不足,學基礎學科的人適應性更廣。
考慮角度不同選擇不同
席巧娟――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
高考志愿,如果是學生自己考慮,主要是對學科的興趣;如果是家長參與比較多的話,更多的是從就業的角度考慮,因為家長社會經驗比較豐富,對孩子未來工作安排更關心。
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到底哪個好?應該說,都好,但考慮角度不同,結論也就會有所不同。有的人從學校的辦學實力來考慮,有的人從就業情況考慮,得出的結果自然就不同。不同學科的培養方向是不同的,基礎學科的培養首先是要打好厚實的基礎,為將來深造做準備。如果孩子將來希望留學,或者做研究型人才,選擇基礎學科更合適一些。如果從求職的角度來說,選擇應用學科,機會更多一些。到底選擇什么樣的學科,關鍵是看考慮的角度,是注重個人的長遠發展,還是選擇就業熱門專業?舉個例子,前幾年,生命科學相對熱門,報考的人很多。這個專業出國比較容易,但是在國內的就業情況并不是很好。再比如,這兩年IT行業的就業比較好,很多人就選報了通信、電子技術等專業。另外還要考慮社會需求的問題,像考古、哲學這樣的專業,就業的去向主要是去學校,或者做研究,社會需求量比較少。我建議要給中學生做一個職業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不一樣,選擇的專業就不同。現在的情況是,有一些學生只認專業,另外一些學生盲目地選學校。有些專業需求大,就業熱門,但是在報考時競爭也激烈,分數段高,考生還要考慮自己的愿望能否達成的問題。如果有實力競爭,選擇的余地就大;如果分數較低,就不該挑剔,爭取有學上為先。
填報高考志愿,是高三學生面臨的一次重大人生選擇。這次選擇,會對他們今后的職業生涯產生重大影響,有的人也許會因此走得順利,有的人可能會因此受一些挫折。
招辦主任說
基礎學科發展方向寬泛
涂青云――北京師范大學招辦主任
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現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走向高端,大學教育逐步變成一種大眾化教育,在這種背景下,我覺得在本科階段學基礎學科對一生發展都很有好處。
比方說要想當一個好律師,就應該具有相關的人文知識背景,除了法律專業知識外,必然還要對社會、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有足夠的了解。
拿我們學校來說,物理、數學專業的本科生在畢業時,可以選擇讀研的機會很多。比方說免試推薦中科院、清華等研究機構和大學,推薦到本系,推薦到生物、經濟、教育、心理等專業。再比如,某高校計算機系有7名院士,其中5名是學數學出身,2名學物理出身,沒有學計算機起家的。這就說明基礎學科的功底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會起很重要的作用。現在本科生已經相對飽和,如果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應該選擇繼續深造。如果本科學的專業太專門,發展面太窄,將來轉學其他專業或者轉行都比較困難。如果學物理、數學這樣的基礎學科,轉學其他專業就比較容易,比方說從數學轉學經濟,從物理轉學電子等,個人的發展空間會更大。
過來人說
應用學科與社會發展更緊密
李峰――外貿公司銷售經理
在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后,我一直在外貿公司從事化工進出口工作,以前大學專業知識也能用上一些,工作還算對口。但是進入實際工作后總有大學知識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我覺得如果不是對某個專業特別熱愛,特別感興趣,還是應該選擇應用性學科來學習。因為,計算機、高分子材料、汽車制造、土木工程等應用性學科與社會發展緊密,更容易適應新行業的發展,除了畢業生找工作容易外,在工作中也較容易出成果,年輕人很快能實現價值。
學基礎學科得有天分
李寧――報社記者
我覺得一般學生還是選擇實用一點的學科。基礎學科太深厚,像文、史、哲這些專業用博大精深形容一點不為過,僅經典著作都能堆成山。我覺得學這樣的專業得有勇氣,有毅力,更需要有天分。無論基礎性學科還是應用性學科,都要學以致用。但是,如果選擇了基礎性學科,卻沒有能力學好,或者不能鉆,最終只是從一個龐大而深厚的學科中摘取一點皮毛,反而起不到基礎性作用,我認為這是最不實用的浪費。
上大學的時候新聞與中文不分家,但是仍覺得中文需要學得太多了,要學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屆學生中總能出現一、兩個“牛人”,一般都是那些從小愛好中文,又有很好的基礎,而上大學期間特勤奮的人,真有“讀書破萬卷”的氣勢與毅力。這樣的同學畢業后都選擇深造,繼續在這個學科中做下去。而一般的同學達不到這個層次,雖然大家也都畢業了,工作時還是到新聞、出版、教育等領域,與純粹的中文有一定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