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物理復習方法 > 學習方法:比較法在物理中的應用

        學習方法:比較法在物理中的應用

        2006-12-29 10:55:13中國基礎教育網

        物理學科與其它各門學科一樣,都有一系列作為理論出發點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導出的定律理論。物理學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要求物理思維要有嚴密的邏輯性,要符合邏輯規律。物理思維的方法很多,這里僅就其中最典型的,最常用的比較法來結合物理學的實際來討論。

            一、 比較法

            “比較”是人們常用的思維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間的差異點和共同點的思維方法,通過事物間相同特征或相異特征的比較,提示事物的本質和區別。人們認識事物往往是從區別事物的本質特征開始的。而要區別就要有比較,有比較才有鑒別。事物之間在現象上和本質上都存在著同一性和差異性。現象上的同一和差異一般來說是容易識別的,而本質上的同一和差異就不那么容易識別。物理學中有許多物理思維和物理規律具有可比性,運用比較法可幫助學生接受新概念并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尤其在復習課上運用,能使知識融會貫通,開拓學生的思維,并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在物理教學中,既要求學生找出差異性極大的物理現象或物理概念之間本質上的共同點,又要求學生找出表面上極為相似的物理現象和物理概念之間本質上的差異,在物理教學中運用比較法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是用“比較”引入新概念。有些物理概念間有許多相似之處,講解一些概念之后,另一些概念可用比較法引入,使教學難度降低,并能把規律提示出來。例如:“動量”和“動能”這兩個概念,它們都是用來描述機械運動的物理量,都是與物體質量和物體運動速度有關的物理量。這些是它們的共同點。然而,在本質上它們又有著質的差異,動量是以機械運動形式來量度機械運動的,動能是以機械運動轉換為一定量的其它能量的能力來量度機械運動的。下面我們從物理學的角度來比較它們的差異。

            1.動能:Ek= mv2 標量;
               動量:P=MV    矢量;

            2.動能是機械能的一種形式;
               動量是機械運動量的量度;

            3.動能遵從動能定理:W=△EK,力的空間積累效應;
               動量遵從動量定理:I=△P,力的時間積累效應;

            4.動能守恒不一定動量守恒,比如: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
               動量守恒不一定動能守恒,比如:非彈性碰撞的系統。

            再例如勢能,中學階段學習了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分子勢能和電勢能。由于重力和彈力做功現象較常見,因此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講解比較容易,但分子勢能和電勢能較抽象,教學中可以在講了重力勢能以后,運用比較的方法將電勢能引入;講解了彈性勢能后,將分子勢能引入。這樣講解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一對應的比較使學生能較快的在原有重力勢能概念的基礎上把電勢能的概念建立起來,并進一步指出這些共同之處還反映了存在于保守力場中所有勢能的共同性質,即勢能的共同特點。同時在比較相同之處還指出它們的不同,由于電荷有正負之分,所以電荷受力的方向可以與電場相同,也可以相反。即電荷沿電場方向運動時,電勢能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而質點受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因此,重力勢力總是沿重力方向減小。

            其次,用“比較”可以深化概念。在上新課時,知識往往比較分散,復習課上教師要幫助學生通過比較,把一些有內在聯系的知識串聯起來,以深化概念。例如在講解了“動量,沖量”和“功和能”后,可向學生提問:第二章中講述了兩組物理量,動量和動能、沖量和功。前一組都是描寫物體“運動量”的大小,與質量及速度有關,是狀態量。后一組沖量是描寫力對時間的積累效應的過程量,功是描寫力對位移積累效應的過程量。

            再次,用“比較”區分概念。有些相反性質的物理概念也可用比較法講解,著重區分兩個概念的相異之處,抓住事物個性加以區別,從而分清概念。在電磁學中應用左,右手定則往往會引起混淆。教師在評講時要比較異同。著重突出應用條件上的差異,以免弄錯。左右手定理有許多類同之處,在應用時分別伸開左右手掌,并攏四指,拇指與四指垂直;表示的物理也類同:磁感線穿過手心,四指指向表示電流方向,拇指表示受力運動的方向。用左手還是用右手判定,關鍵不在于求哪個量的方向,而在于條件。即導線中電流與導線運動方向的因果關系,若是由于導線中有了電流在磁場中受力運動,那么不論是求磁場方向,電流方向還是導線受力運動方向,都應用左手定則。若是由于導線切割磁感線運動而產生電流,則不論求磁場方向,電流方向還是導線運動方向,都應用右手定則。差異就在于因果關系。抓住關鍵就能正確運用。

            另外,將物理概念與生活知識相比較。有些物理概念看似深奧難懂,若將其與一些生活常識相比較,則能起到化難為易的較果。如在講解電場強度定義時,檢驗電荷放入電場中,與某一點受力來說是定律,并可定義為電場強度,它是電場的屬性,與是否放入電荷及電荷的電量大小無關,對這一點,學生不容易理解。這里不妨舉一例:把這一定義與鉛筆單價相比。購買鉛筆的單價不變,而且單價與購買的支數無關,與是否購買也無關,這是鉛筆本身價值的反映。這是常識所能理解的。將電荷電量與支數相比,受力與付款相比。電量越大受力越大,但二者之比不變,它是電場屬性。放入電荷只是讓其表現出來而已。

            總之,通過這樣的比較和思索,學生豁然開朗,較快的接受了新概念。可見運用“比較法教學”對解決教學難點是很有益處的。

            比較法教學對于學生的概念學習有所幫助,比較實驗可以加強直觀教學,有助于學生建立概念,理解規律,突破難點,因此對比實驗在物理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在教學中,如何運用好對比實驗是物理學者值得研究的問題。

            首先,運用對比實驗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從啟發性對比實驗開始引入新課,不但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向學生顯示新課題的目的性。例如,在講解“短路”概念時,可利用圖一所示的對比實驗。先斷開K2,閉合K1,使學生看到L正常發光,電流表發生偏轉。然后再閉合K2,比較兩次實驗的結果。自然引出“短路”的概念。這樣,即使沒有進行公式的推導,學生也不會感到抽象,為學生準確的掌握“短路”概念打下基礎。

            其次,用比較的方法可以放大感知的微觀變化,提高實驗的可見度。有些物理現象觀察起來不明顯,尤其是在演示實驗時,很難使全體學生都看到實驗現象,這時運用對比實驗對微量變化進行“放大”,往往可以大大提高實驗的可見度,也能大大提高實驗的可信度。例如,為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可在一只塑料杯子里盛滿水,用紙片把杯口蓋嚴,用右手手指按住小圓孔,在杯口向上時的塑料杯里盛滿水,用紙片把杯口蓋嚴,左手按住紙片把杯子倒過來使杯口向下,放開左手后,紙片不會掉下來,杯子里的水也不會流出來。這時,學生可能認為“紙片是被粘住了”,然后老師掉按住小圓孔的右手指,結果紙片掉下來了,水也流出來了。這樣通過手指按住小圓孔和不按住小圓孔兩次實驗的對比,使學生觀察到兩次實驗中紙片都與水接觸,所不同的是后一次實驗是杯底與大氣相通。從而解除了“紙片是被粘住了”的誤解。提高了“大氣壓存在”這個結論的可信度。再如,演示雙金屬片的實驗時,在對雙金屬片的一面加熱以后,要把雙金屬片翻轉過來,再對另一面加熱。若只對其中一面加熱,如果金屬片向下彎曲,學生可能認為這是下面的金屬片受熱多,膨脹大引起的,若正反兩面各燒一次,結果都向鐵片的一面彎曲,這樣通過兩次實驗的對比,有力的說明了雙金屬片的彎曲是由于銅片膨脹較大。

            另外,運用“同時比較”的實驗,可以提高課堂效益。例如,在研究單擺振動的周期時,教材介紹了三“差時比較”的對比實驗。這些實驗雖然使學生反復練習了振動周期的測定,但每次測出至少要3到4分鐘,共需20多分鐘。這樣,單擺這節就不可能用一個課時完成。若運用下列三對“同時比較”的對比實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1、取兩個擺長相同、擺球相同的單擺,同時在不同的偏角下(偏角小于5º)擺動,可看到兩個單擺是同步進行的。

            2、取兩個擺長相同、質量不等的單擺,同時在相同的偏角下(偏角小于5º)擺動,可看到兩單擺是同步進行的。

            3、取兩個擺長不同的單擺。同時開始擺動,可以看到擺長短的單擺擺動快而且周期小。
            通過改進無需做6次實驗,只需做3次就可以了。且每次實驗無需測出單擺的周期,這樣不需10分鐘就可以得出結論。因此用“同時比較”實驗,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益,且現象直觀,可比性強。

            最后,可以通過比較來驗證理論推理,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促進知識的正遷移。例如:把兩只標有220V、40W和220V、100W字樣的白熾電燈分別進行并聯或串聯后,接入220V的電路中,判斷這兩種情況哪個燈泡較亮?根據平時的經驗都是100W的燈泡較亮一些,即使老師通過分析和討論得出串聯時40W較亮,并聯時100W的較亮。但仍有一部分同學對分析感到不可靠,但如果我們通過可控實驗來進行對比,學生就會信服了。

            同樣,利用比較也可以防止知識的負遷移。例如:高一學生在學習力的分解時,由于受到初中物理“動滑輪的拉力是重物和滑輪總重的一半”的影響,他們會認為:“向上的兩個拉力之和一定等于向下的總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利用如圖四所示的對比實驗,第一次將線沿豎直方向掛,此時兩彈簧秤所示的拉力之和等于總重,第二次拉開一定角度,此時兩彈簧秤所示的拉力之和遠大于總重。通過對比實驗,使學生懂得了結論的適用條件,有效的防止了知識的負遷移。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適時的運用“比較”法,對教學難點的突破和對教學重點的突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使一些不容易直接從理論上理解的問題變得簡單而直觀。

         

        [標簽:學習方法 物理]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电影| 美女视频黄频大全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日韩av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伊人久久网| 最近中文字幕精彩视频| 亚洲精品永久www忘忧草| 经典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妇女被猛烈进入在线播放|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一二区| 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在公交车上弄到高c了公交车视频 在公交车上弄到高c了漫画 |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站|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稚嫩进出嗯啊湿透公交车漫画|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gogo高清全球大胆高清| 成人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草莓视频成人appios|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