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統編版《記錄家鄉的人和物》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1-04 21:14:01
《記錄家鄉的人和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習做訪談并撰寫人物(風物)志。
思維發展與提升??了解家鄉的人、物、風景;掌握融洽流利的訪談技巧;收集家鄉歷史人物,辯證看待這些歷史人物對家鄉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提高思辨能力。
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收集家鄉歷史人物的資料和實地采訪調查,增進對這些人物的的理解,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傳承并弘揚家鄉的優秀文化,為家鄉留下一段美好記憶。
教學重點??收集家鄉歷史人物的資料和實地采訪調查。
教學難點??撰寫人物(風物)志告。
教學時間??2課時(不含采訪活動過程)。
教學過程
01師生互動,引入課題
1.打開湖南地圖,請同學們找到新寧在這張地圖上的位置,讓同學們充分了解新寧的地理位置,并說說知道的家鄉的著名人物或者歷史建筑、風俗習慣等。
2.我們居住的家鄉有著各類人物、多樣景致和特殊習俗,承載著我們豐富的記憶與情感。也許某個人物留下了動人的故事,也許某幢建筑有著不朽的價值,也許某個物件有著特殊的來歷,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尋訪探究。我們這次專題活動的任務是采訪家鄉的有關人物,了解家鄉的人物、歷史、習俗等,并搜集相關的文獻資料,寫一篇《家鄉人物(風物)志》。
02儲備知識,未雨綢繆
1.什么是訪談和訪談錄?
“訪談”是“訪”與“談”的結合,“訪”有調查、探詢之意。訪談強調了交流中探詢的意味。訪談有關問題,通過被訪者的答復來收集客觀事實材料。訪談方式靈活多樣,方便可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類型的人了解不同類型的材料。
訪談錄是訪談員根據調查的需要,以口頭形式,向被訪者提出生活中需要對新聞人物、商業人物、科研人員等進行采訪,以幫助了解情況、獲取信息、推廣經驗等,這樣寫出的文章叫訪談錄。它是新聞體裁的一種,是以訪談形式報道新聞人物的一種體式。
按內容分為新聞訪談、商業訪談、科技訪談、軍事訪談等;按形式大致分為當面訪談、電話訪談、網絡訪談等。
2. 訪談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訪談之前要做充分準備。可以查閱相關材料,也可以實地考察風景名勝、建筑設施,或走訪本地博物館和檔案館等。先要了解采寫的對象,確定訪談的主題(如家鄉名稱的由來、家鄉的歷史傳說等),然后擬定采訪提綱,根據訪談主題選定合適的訪談對象并征得對方同意。
3. 訪談技巧:“三要六不要”
三要:主導場面,要善于引導;語速要控制好;誰來執筆要說清楚。
六不要:不要過于主動;不要啰唆;自己不要急于下結論;不要一開始過度抬高被訪談者的地位,比如“您的信息很重要”之類的;介紹自己的意見的時候不要用“可能”等字眼;“隨時可以問我”這種多余的話不要說。
4. 制定訪談記錄表和風物登記表。
5.擬訂訪談提綱
所謂采訪提綱就是記者在實施采訪之前所擬定的有關采訪計劃和調查綱目(即采訪問題)的書面內容。采訪提綱在記者的調查采訪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采訪前沒有擬定一個相關的采訪提綱,采訪時就很可能會陷入盲目,成為一只“無頭蒼蠅”。
采訪提綱包括兩個方面:①采訪計劃,所謂采訪計劃,是指大體的活動步驟、方式,確定要采訪的部門、人員名單及其先后順序,設想一下寫什么體裁、多少字、采寫周期等;②二是調查綱目。所謂調查綱目,是指所要提問的大綱細目。
風物采訪提綱樣板
聽說家鄉有一批漢代古墓,需要了解相關情況,進行采訪。
采訪計劃:進行現場觀察;采訪相關部門負責人或專家,聽取專業解釋。
調查綱目(問題):
①文物何時、何地、何人最先發現?
②漢墓的具體年代?墓主是誰?什么身份?
③有些什么文物?數量多少?有什么價值?
④和其他地方的漢墓相比,有什么異同?
⑤家鄉漢墓的出土有什么意義?
⑥其他補充性的考古專業知識。
歷史名人采訪提綱樣板
在報刊雜志看到有關某某人物的事跡介紹,需要了解相關情況,進行采訪。
采訪計劃:進行現場環境觀察;采訪當地老人和相關部門負責人或專家。
調查綱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