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虛榮作祟盲目攀比
2020-05-19 17:08:43網絡整理
【他說】其實我自己并沒有太大的壓力,更多的壓力是父母帶來的。父母總喜歡拿我和別人進行比較。我有一個表姐和一個堂哥,表姐在國外發展得很好,堂哥就讀于國內的某重點大學,爸爸媽媽就經常拿他們兩個人的表現來“激勵”我,希望我在高考的關鍵時刻別“掉鏈子”,給父母爭氣。這給備考中的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我經常想象高考失利后父母哀怨的眼神,想象自己站在表姐和堂哥面前委瑣自卑的形象,心情無比沮喪……
【我說】在對高考考生壓力來源的一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考生真正的壓力不是高考本身,而是來自不合理的比較,但孩子的攀比心理有些并非來自他們自身,而是來自家長。
家長的攀比心理比較復雜,既有物質層面,又有精神層面。拋開物質不談,高三家長攀比主要涉及到與孩子有關的學習成績、學習狀態、報考學校的名氣、報考專業的受歡迎程度、孩子的特長、各方面能力、外界對孩子的贊美等方面。家長們習慣了拿別人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做比較,以為這樣才能找到差距,激發動力,促使孩子快速進步,殊不知自己已經在家庭教育上犯了大忌。在某種意義上,家長的攀比與其說是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不如說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虛榮心,維護自己的面子,在與別人孩子的比較中爭強好勝,尋求心理平衡。攀比的結果是孩子難以承受、家長身心疲憊,既不能給予孩子積極的引導,還會讓孩子處在較多負面情緒籠罩的家庭環境之中,十分不利于備考。
【TIPS】家長要放棄攀比心理,首先應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態,把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更不是為自己獲取榮譽,實現價值的工具;其次,要尊重孩子,承認孩子的個體差異,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發展方向。生活中讓自己更多地了解孩子,他有怎樣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發展能力、身體條件。設身處地理解孩子,尊重其發展規律和人格,特別是了解孩子的需求。總統雖好,但不是人人都能當總統,不要因為別的孩子優秀,就把他們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強加在自己孩子頭上。再次,孩子能否成才不能僅用成績高低、學校好壞、名利多少去衡量,而應該從長計議、全面發展。
當孩子在成長中出現不可避免而自身又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時,家長應該給予積極的支持和幫助,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孩子前進的動力,這樣才會與孩子減少沖突、增加合力,才能少走彎路,消除盲目攀比帶來的負面作用。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