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文綜復習方法 > 高考文綜高效記憶法(3)

        高考文綜高效記憶法(3)

        2020-01-02 19:34:19高考網整理


        高考

          歷史知識高效記憶法

          一、等差數列記憶法

          即根據歷史年代排列所呈現的數學規律來記憶。例如《辛丑條約》簽訂、辛亥革命爆發、中共誕生、九一八事變發生,這四個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這四個數字恰好組成了一個以10為公差的等差數列。

          二、數字表示法

          即把某一歷史知識通過一個或幾個數字概括出來,形成要點。例如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可以概括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國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國每家每戶人間、每個地方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之中;三利指有利于國家統一,有利于中華民族的發展,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展。

          三、提取字眼法

          即提取某一歷史知識的每一句的一個或幾個字為要點,組成一個詞或一句話。例如《南京條約》內容可以基座“五億(議)港元”。“五”指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億(議)”指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款稅,由中英雙方議定;“港”指將香港島割給英國;“元”指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

          四、諧音法

          例如:“春秋五霸”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用諧音法記,就容易記牢。即“近聞齊桓采松香,鉅斷秦木留楚樁”。用諧音法還可以記憶“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七叔含煙找圍裙”。

          五、口訣記憶法

          用口訣法記憶太平天國起義的內容:1857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以拜上帝教統一思想;1853年3頁,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為天京。這些內容用口訣記作:洪秀全、拜上帝、太平天國起義;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南京定都換了天。

          六、歸納記憶法

          歸納記憶,是將所記憶內容按不同屬性加以歸納,然后分門別類的記住這些內容及其屬性。

          例如:用歸納法記憶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中國近代史(1840-1919)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可歸納為“五四三二一”來記憶。即次重大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四個主要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兩個階級產生——無產階級好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一次失敗的變法——戊戌變法。

          七、對比記憶法

          對比記憶,是將所要記憶的內容通過對比的方法加以記憶。

          例如:用對比法記憶歷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園221年,劉備建蜀;

          2.張騫出使西域,兩次的時間分別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后者與火警電話相同,19的2倍正好是38

          3.1616年,努爾哈赤稱漢,建金;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同理可記:馬克思誕生于1818Ian,魯迅誕生于1881年。

          歷史主觀題制勝秘訣

          知識點背下了,考試如何運用是關鍵,小政對主觀題中常用的詞語進行了整理分析,趕緊看看吧,保存起來留著慢慢用.

          (一)試述、簡述、簡要述評、概述、簡要說明、簡要評述、概括說明、概括指出。此類常用詞語一般用于問答題之中。

          "述",就是敘述,即擺事實;

          "評",就是評論、評價,即講道理,談觀點。

          "述評"或"評述",就意味著既要擺事實又要講道理。

          "說明","指出",實際就是評述,解答的問題依據是什么,怎么樣。

          "簡"、"簡要"、"概"、"概括",說到底意思也差不多,都包含兩層要求:

          一是綜合,愈是要求"簡",就愈是要求全面綜合,高度概括;

          二是簡要。抓主干去枝節,點到即止。

          (二)、背景、歷史背景、原因、社會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客觀原因、主要原因、基本原因、條件、前提條件、前提和條件,此類常用詞語多用于選擇題、問答題中。

          背景,一般是指一歷史事物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的,實際上包含了原因、條件兩方面內容。

          原因,一般是回答"為什么",也就是必要性;條件,一般是回答"有什么",也就是回答可能性。當然,這也是不是絕對的,如"抗戰為什么能勝利?"等,原因就不僅僅是"必要性"。原因、條件并列于設問中時,二者的界限較為明顯;

          但是,二者分列時,其含義又基本相同,甚至可以互相替代。不過仔細推敲依然有細微的差雖,"條件"的使用范圍較之原因要小些,在論及成敗時就用"原因",而不能用"條件"。"歷史背景"與"背景"本質是一致的,在這里"歷史"并無實在意義。"原因"與"社會原因"、"基本原因"其實也是一回事。"根本原因"與"直接原因"是相對的。

          前者是根源性、本質性、決定性的原因,一般應在經濟基礎、社會性質、階級本質中去尋找;后者則是因果之間不存在任何中間物的原因,往往是指導火線之類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導致歷史事物發生的若干原因中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在單項選擇題中,與根本原因沒有多大區別。客觀原因是相對主觀原因而言的。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若干個,凡是與人的主觀意識有關的原因就不是客觀原因。"前提",本來是指推理中已知的判斷。前提條件,也就是先決條件,若干條件中主要條件。前提和條件,實際是指主要條件和其它一般條件。

          (三)說明、表明、體現、反映、表現、意味

          "說明",一般來說是從事實(材料)得出結論的意思,體現、反映和說明、表明都有由甲而得乙的意思。體現是某種性質或某種現象在某一事物上具體表現出來,反映是反照,即把客觀事物的實質表現出來。

          因此,它是間接說明、深層說明、本質說明、而不是直接、表面、現象的說明。換句話說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或者透過此現象看到彼現象。表面的能能直接看到的現象的東西決不是體現、反映的東西。……表現,則指歷史情況、歷史史實而言,是歷史事物本身具體情況外在地表示出來。與"反映"、"體現"不同,不是由現象而本質,而是由本質而現象。 "表現"部是多方面的,若干點的。

          (四)聯系、結合、據、依據、根據

          聯系,是聯絡,結合相關的人或事。結合在這里與"聯系"意思差不多。一般設問形式是"聯系(結合),分析(說明)……"。……結合(聯系)的對象,實際是作為分析(說明)問題的背景、依據而存在的。

          因而,重點在分析說明的事物而不是結合(聯系)的對象。這類設問中,"聯系"、"結合"也可以換成"依據"、"根據"、"據",題意并未發生變化。

          (五)性質、實質。

          性質,是事物所具有的特質,即此事物區別于它事物的根本屬性。實質是事物、問題的實在內容。二者都有本質的意思。

          就問題來看,實質就是性質,性質就是實質,完全可以替代。但究起來,兩者在本意上、使用范圍上又略有區別。性質,著重于區別,定性于是什么;實質著重于去虛,定位于實際如何;本質著重于尋根,著眼于固有。

          (六)效果、結果、后果、成果、成績、結局。

          這類用詞,其實都是指某種事物、某種力量、某種做法、某種態勢、某種因素產生或發展的階段或是最后狀態。但在使用的范圍,表達的感情色彩以及價值取向上有一定的區別。

          結果、效果,使用最廣泛,是中性詞,可指好的結果(效果),也可指壞的結果(效果)。如"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調整……以及結果如何?……"(1995年)……后果,多指壞的結果,但在高考命題中也不完全如此。……結局也可以說是中性詞,可以是好的結局,也可以是壞的結局,在這點上與結果相似。但是,結局大多數情況下是指最后的政治(或軍事、或經濟)態勢。

          (七)意義、作用、影響、地位。

          這類詞在歷史試題中,用得較多,而在歷史教材中則用得更為頻繁。意義,就是價值、作用,而作用是指對人對事所生產的影響、效果。影響是指對人對事所起的作用。如此看來,三者的意思大致差不多。

          而從適用范圍看,意義較之作用、影響要大。大凡涉及意義,一般都包括性質、作用、影響、結果、評價、經驗教訓等,教材關于意義的敘述,基本上也是如此,而在高考試題中,卻不一定是這樣。

          (在高考)歷史問題中,意義、影響、作用,三者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地位,是歷史事物在社會關系中或歷史變化中所處的位置。就其適用范圍來看與意義相當。

          (八)經驗、教訓、認識、啟示。

          這類詞,就其主要意思來說,都是人們從實踐包括成功的實踐、失敗的實踐中得來和知識。經驗,是實踐成功后得到的認識,……

          教訓,是實踐失敗后得到的認識。……。認識,本來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包括感性認識,即通過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的片面的、現象的和外部聯系的認識,即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有反映事物的全體的、本質的和內部的聯系的認識。

          歷史試題的"認識"往往是以"談談你的……認識"形式表現的。……。這種"認識",實際上就是"評價"、"看法",至少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樣"才行。啟示,是人們受某種歷史事物的啟發指示而有所領悟,其特點是由此及彼。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標簽:2020高考文綜 高考復習方法]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關鍵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羞羞网站免费观看| 777xxxxx欧美|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门国产乱子视频观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 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牛牛|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8090韩国理伦片在线天堂|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欧美在线看片a免费观看| 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把腿扒开让男人桶爽了|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电影| 99在线视频精品|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一道本|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 羞羞歪歪汗汗漫画| 国产呻吟久久久久久久92| 2021年北京马三1死2重伤| 天堂网在线.www天堂在线资源|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一| 日韩美女性生活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男攻在开会男受在桌子底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怡红院一区二区三区| 久9久9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破苞合集magnet| 产传媒61国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