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復習方法:學好地理要知道75個地理名詞
2019-04-18 15:11:13網絡資源
1、環境??是相對主體而言的。那些圍繞著主體、占據一定空間、構成主體存在條件的諸種物質實體或社會因素,就是該主體事物的環境。
2、地理學??就是研究地理環境的科學。
3、地理環境??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是由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相互重疊、相互聯系所構成的整體。
4、超外圈(或磁層、磁圈)??向外擴展到外圍空間的磁力線所構成的地球外部磁場。
5、外圈(或大氣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集聚在地球周圍所形成的包層,自上而下分為散逸層(擴散層)、電離層(暖層)、中間層(高空對流層)、平流層、對流層。
6、地球表層??大氣圈、巖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錯重疊、互相滲透的復雜綜合體。
7、不連續面??地震學家把對地球深處地震波傳波速度發生急劇變化的地方。
8、莫霍洛維奇面或M界面??地殼與地幔之間的不連續面(或間斷面)。192019年由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發現。
9、康拉德面??地殼硅鋁層與硅鎂層之間的不連續面(或間斷面)。由地震學家康拉德發現。
10、古登堡面??地幔與地核之間的不連續面(或間斷面)。192019年由美國地震學家古登堡發現。
11、萊曼面??內、外地核之間的不連續面(或間斷面)。1936年由丹麥地震學家萊曼女士發現。
12、上下成層的組合形式??在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其層內理化性質較為一致,圈層之間的關系較為簡單,表現為上下成層的組合形式。
13、相互交織的組合形式??在海陸表面附近的大氣圈(下部)、水圈、巖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則表現為相互交織的組合形式。
14、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環境是一個龐大的物質系統。其組成包括自然地理環境的各種物質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質運動所構成的各種動態體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15、部門自然地理學??研究組成自然地理環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16、綜合自然地理學??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綜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17、區域自然地理學??研究一定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某個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環境的綜合特征。
18、天體??宇宙中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總稱。肉眼可見的天體有恒星、星云、行星、衛星、慧星、流星等。
19、恒星??由熾熱氣體(等離子體)構成的,能自行發光發熱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
20、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所走過的距離稱為1光年。1光年=94605×108(億)Km=3×108m/s(光速)×365天/年×24小時/天×60分/小時×60秒/分。
21、秒差距??恒星周年視差為l"時的恒星距離叫做1秒差距。如圖2.1所示:當星日連線和星地連線的最大張角為1"時,該星日距離長度定義為1秒差距。
22、變星??在較短的時間內(幾年或更短)亮度發生明顯變化的恒星。
23、幾何變星??是指兩顆星的幾何位置發生變化,即二者相互遮掩而引起亮度變化的星,又稱為食變星。
24、脈動變星??是由于恒星的體積作周期性的膨脹和收縮而引起亮度變化的變星,約2/3的變星屬此類。
25、爆發變星??是因為恒星本身的爆發現象而引起亮度突然變化的變星,如新星和超新星。
26、新星??光度在幾天內突然增加9個星等以上,亮度增大幾萬倍至幾百萬倍的變星。
27、超新星若光度增加更大,亮度增大到1000萬倍至l億倍以上的變星。
28、中子星??是指由中子組成的恒星。
29、脈沖星??就是具有強磁場的快速自轉的中子星。
30、黑洞??巨大質量高度集中在很小的體積內,密度極大,引力大到任何物質無法逃脫,輻射也被禁錮出不來的天體。黑洞不發光,但可根據其強大的引力場,推測它的存在。目前認為可能是黑洞的天體是天鵝座X-1。
31、銀河系??是指太陽所在的整個星系,是比太陽系更高層次的龐大天體系統,是由構成銀河系的氣體、塵埃、恒星、星團以及星云所組成的密集區。
32、宇宙年??太陽以3萬光年為半徑繞銀心作圓周運動,旋轉速度約250km/s,周期約2.5億年,稱為一個“宇宙年”。
33、河內星云(簡稱星云)??由銀河系內的氣體和塵埃物質組成的看似云霧狀的天體。如獵戶座大星云等。
34、河外星云或河外星系??在銀河系以外,類似銀河系的龐大的恒星集團,由于它們距離太遙遠,看上去也是云霧狀天體,稱為河外星云或河外星系。如仙女座大星系等。
35、本星系群??以銀河系為中心,半徑為300萬光年的空間,包含約40個星系組成的星系群體。除銀河系之外,仙女座大星系、三角星系、大小麥哲倫星系等,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員。
36、紅移??天體光譜中某一譜線相對于實驗室光源的比較光譜中同一譜線向紅端的位移,這一現象叫天體光譜的紅移,簡稱紅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