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教案:《生活與消費》教學設計
來源:學科網 2018-11-10 10:31:23
一.生活與消費
(一)貨幣
1、了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和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理解貨幣的含義、本質和基本職能
(1)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2)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貨幣本身有價值,是商品,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和流通手段(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現實上的貨幣,而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
3、了解紙幣的含義,理解紙幣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2)國家有權發行紙幣,有權規定紙幣的面值與發行數量,但不能規定紙幣的實際購買力,也不能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發行過多,會引起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反之,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阻礙商品流通。
(3)通貨膨脹: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它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下跌,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出現。
4、了解信用卡的功能
信用卡具有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等功能。
5、了解外匯和匯率
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匯率跌落。
6、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金錢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本質上是一般等價物,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貨幣是財富的象征,在經濟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2)正確的金錢觀: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要用之有度。
(3)要理性的對待金錢,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有利于國家社會,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于有利于全面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