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3學科列全球前1% 增加6所附屬醫院
2017-05-11 11:16:00南方日報
今年是廣東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第三年。作為廣東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唯一的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這三年的動作很大,收獲也不小。
他們組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實驗室,增加了6所附屬醫院,新增國家級人才42人次,再增兩個學科進入ESI學科全球排名前1%,一舉拿下廣東高校近十年來在醫學領域唯一一個創新研究群體項目……
見到南方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陳敏生、校長余艷紅時,他們不約而同地告訴南方日報記者,馬上就要跟一位有意向引進的長江學者見面——“人才是大事!”
三年來,南方醫科大學致力探索一條發揮特色優勢、服務廣東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學校“掌門人”說,他們有決心向國內一流醫科大學邁進。
談成果??ESI學科總體排名居全省高校第3位
南方日報:今年是廣東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第三年。南方醫科大學作為廣東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唯一的醫科大學、唯一的部委省共建大學,與三年前相比,學校有哪些大變化?
陳敏生:我們的管理機制更加靈活有效,啟動校區功能布局調整,結合學院學科特色、發展方向,明晰了兩大校區功能定位,對接廣東創新驅動發展、衛生強省和中醫藥強省戰略,并大力推進“試點學院”建設。科學研究更具競爭力。2016年,學校獲各類科研項目508項,經費2.2億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6項,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28位。師資隊伍水平也明顯提升,社會服務更具影響力,尤其是積極融入省醫療衛生改革,助力“衛生強省”建設,先后新增了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省口腔醫院、省皮膚病醫院、廣東省深圳牙科醫療中心、南海區第三人民醫院、順德第一人民醫院等6所醫院,直屬醫院數量達到11家,展開床位近1.1萬張,去年診治病患1112.63萬人次。
學科水平、人才培育質量和國際交流都上了新臺階。比如,作為醫學院校,我們在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中醫學專業學生通過率居全國第1名,中西醫結合臨床居全國第1名,臨床醫學居全國第13名。2015年,我校獲第十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另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2016年獲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賽金獎兩項,居省內高校金獎數量第1名。
南方日報:南方醫科大學是在廣東省高校中首先實施ESI學科建設方案的學校。今天來梳理“成績單”,有哪些收獲?
余艷紅:ESI世界排名前1%和國內排名前10%的一流學科,是我們在高水平大學建設中要重點打造的。如今,我們的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與生物化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ESI學科總體排名位居全省高校第3位、全國高校第67位,全球第1220位,全球排名較建設前上升174位,是廣東進步最快的高校。還有4個學科入圍可能性大于50%,包括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免疫學、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有望在今年進入世界排名前1%行列。
南方日報:高水平大學建設意味著需要進行一系列改革,改革才能發展,但改革必須擺脫傳統路徑依賴。對此,二位怎樣理解?南方醫科大學是如何突破的?
陳敏生:我們制定改革方案,下放科研經費審批權限,營造更好的創新氛圍;出臺管理辦法,加強和規范科研項目間接費用管理,提高間接費用使用效益,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還組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實驗室、大型儀器資源共享網絡平臺,盤活了分散在各單位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
余艷紅:這個中心實驗室,涵蓋物質結構分析技術、蛋白質技術、細胞學技術、形態學實驗技術、醫學成像技術五大技術功能,實現全校大型儀器設備和實驗技術的開放共享。我們通過打造跨學科、多領域、基礎與臨床結合的研究平臺,匯聚各類資源,使這些科技平臺成為在區域內組織高水平科學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
談人才??引進人才要“兩情相悅、去留如意”
南方日報:南方醫科大學成立了由書記、校長任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并在黨委組織部內設學校人才工作辦公室,將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進一步專業化、規范化。為何有這樣的措施?
余艷紅:人才是大事。我們一直在不斷探索和改革人事機制,要建立“引得進、用得好、流得動”的引人機制,也要建立“能做事、能發展、能成才”的培育機制。“人才工作辦公室”負責統籌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和管理,積極創新引智引才方式和渠道。2015年啟動高水平大學建設以來,學校新增國家級人才42人次,包括千人計劃、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等,目前正在計劃引進的還有國家杰青、長江學者等10多名高層次人才。
陳敏生:我們不希望重引進、輕使用、輕服務、輕考核。引進前,分管領導或主要領導會和對方深入接觸,開誠布公。若引進后發現與學校的定位、愿景不一致、或未能完成任務的,有相應退出機制。近幾年,我們既引進一些人,也解聘一些人。對于想做事的人才,我們一拍即合。比如基礎醫學院的趙小陽博士,他非常年輕,我們為他創造了很好的科研條件。引進人才不是頭腦發熱,也不用偷偷摸摸怕大家“攀比”條件,標準是公開的,只要是人才,優惠條件“水漲船高”也沒問題。管理者必須有戰略眼光,讓人才引進更有針對性、靈活性,也更有效率,要有“兩情相悅”的引進。
南方日報:那么學校自身的人才培養呢?聽說順德校區有個非常有特色的探索,即成立了四大書院。這在醫科大學并不多見。
陳敏生:“書院制”管理改革的探索始于2016年,試行跨專業本科綜合教育,打造全面發展的育人格局,成為廣東省首個探索書院制教育并成功實施的醫科大學。如今四大書院的院長由四個學院主管學生的副書記來擔任,每個書院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其中一個書院以中醫中藥為特色,能感受到“古中醫穿長袍的味道”。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在一起不斷進行思維碰撞,取長補短,在共同的校園文化、共同的教育理念引領下,實現個性化發展。
余艷紅: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不斷推進本科教學管理綜合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本科教學改革和項目建設,設立300萬元“校長基金”,資助重大本科教學改革項目。創新實施了教學高級職稱分類評審及教師職稱評審“教學特別推薦”制度,年度本科教學優秀教師重獎等教學激勵體系。
談未來??打造醫學教育和醫療衛生高地
南方日報:如今,學校附屬醫院集團規模實現新突破。南方醫科大學的高水平大學建設,對于提升廣東醫療衛生系統水平和廣東高等醫學教育改革有何深遠影響?
陳敏生:我們探索出一條“向政策要機遇,校企合作、校政合作辦醫院,互利共贏”的醫院發展新路子。2015年至今新增了6所附屬醫院:與深圳市通過“管辦分離”創新機制共建深圳醫院;成建制接收省口腔醫院、省皮膚病醫院、廣東省深圳牙科醫療中心,實現了學校附屬專科醫院“零”的突破;全面接管南海區第三人民醫院及轄區全部社區醫療機構;接管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建設大學順德醫院。
余艷紅:在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同時,我們始終緊緊圍繞“服務健康廣東,打造醫療衛生高地”,服務廣東醫療衛生事業和廣東高等醫學教育改革。我們有三個目標:成為廣東省的健康“守護人”,成為生物醫藥創新基地和孵化器,成為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試驗田。說到創新基地,目前,我們已經有20多個科研成果正在轉化,包括國產PET等一批產品即將進入產業化,這些都將為地方的創新驅動發展作出貢獻。
未來,我們將充分發揮醫科大學的人才、學術、技術等優勢,積極地參與和服務廣東省的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尤其是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水平上進行積極的改革和實踐。我們將努力建成國內一流的醫學創新人才高地、中國南方醫學教育中心、國內一流的醫學科技創新中心、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學中心以及“一帶一路”醫藥衛生合作與發展中心。
南方日報:廣東率先在全國啟動“雙高”建設,下了一步“先手棋”。在“趕了早集”、搶了先機的情況下,學校如何謀劃新一輪發展?
余艷紅:接下來我們將瞄準“國內一流醫科大學”的戰略目標,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步伐,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強省戰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將持續深化校院兩級治理模式改革。在一流學科建設方面,積極對接國家“雙一流”戰略,對照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任務,繼續推進“7+N”學科平臺建設,以超常之舉加強ESI學科建設,新增1—2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我們還將強化科技創新能力,積極培育重大科研項目和標志性成果,凝練新的研究方向,堅持質量與數量并重,力爭在干細胞、精準醫學、生殖健康、數字診療裝備研發、腦科學等領域實現突破。
陳敏生:高等教育建設需要有沉淀。省委、省政府進行高水平大學建設,在集中的時間大手筆投入,提高大學的建設水平,這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發展契機。我們需要不斷探索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長效機制,從頂層設計上去保障。高水平大學建設永遠在路上。
數說成果
?學科建設?
●新增2個學科(藥理學和毒理學、生物與生物化學)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
●ESI學科總體排名位居全省高校第3位、全國高校第67位,是廣東進步最快的高校
?人才培育?
●新增院士、千人計劃、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等國家級項目人才42人次
●專任教師中博士學位比例達55.81%,生師比為11.52:1
●有海外留學經歷、工作經歷者占專任教師比例達36.2%
?科學研究?
●獲國家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
●201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6項,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28位,在廣東高校中排名第2位
?附屬醫院?
●新增了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省口腔醫院、省皮膚病醫院、廣東省深圳牙科醫療中心、南海區第三人民醫院、順德第一人民醫院6所醫院
●直屬附屬醫院數量達到11家
?成果轉化?
●大學科技園及生物醫藥轉化平臺目前已獲順德科技創新中心12至15層共計8800平方米場地,首期公共技術平臺建設與引導資金1170萬元已到位
●全資控股企業15家,參股企業5家,已有1家參股企業成功上市
■創新工場
建設省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園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廣東省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園以建成醫療健康領域大數據示范應用為目標,將搭建健康醫療大數據存儲、融合、管理、分析、共享的技術平臺,研發健康醫療數據與移動互聯網、穿戴式設備相結合的技術、設備,實現大數據處理與分析、產業孵化等功能。
產業園還將搭建“政、產、學、研、醫、用”合作平臺,提供開發、共享和專業化服務,集聚和孵化一批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發、應用及產業化的創新型企業。
產業園目前已獲省級大數據產業園授牌,以南方醫科大學6所附屬醫院及佛山市順德區屬15家公立醫療機構為初步支撐(服務人群約1000萬人),逐步實現輻射華南地區的醫學數據服務能力(服務人群約5000萬人)。預計年產生經濟效益3億元以上。
醫學3D打印研究投入應用
醫學3D打印是如今研究的熱門。南方醫科大學3D打印服務公共網絡以及南方醫科大學醫學3D打印研究所,形成了以虛擬仿真、醫學3D打印、生物力學等技術為代表的醫學轉化服務平臺。
通過“臨床需求—服務平臺—臨床應用”的雙向聯動機制,面向學科下設的廣東省創傷救治中心的60余家醫療單位,在全省為多家醫療機構提供技術創新服務。
打造醫療器械國際創新孵化基地
醫療器械國際創新孵化基地建設的核心目標是引進以色列、美國等國家優秀的高科技醫療技術項目到中國孵化、落地,加強醫療技術國際交流合作,推動醫療技術水平的共同發展和提高。
基地與廣東省標準化研究院及廣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合作,成立順德醫療器械孵化與產業化綜合服務平臺,提供研發、小試中試、標準制定與驗證、測試檢測、臨床試驗、治療體系與認證、產品注冊、公共制造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基地目前已建立候選項目庫,項目庫目前入選項目46項,主要集中在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但目前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重大疾病、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技術領先的電子成像診斷設備、體積小使用便捷的醫療激光、康復設備以及患者監控軟件。2016年已舉辦多次項目對接會,篩選以色列高端醫療器械項目8項。
招生看點
□本科招生
建立完善的本科專業建設和淘汰機制
南方醫科大學面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招生,本科生招生規模穩定在3000名左右,形成了以醫學為主,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等7大學科門類的專業結構。
作為部委省共建高校和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院校,南方醫科大學積極承擔為中西部和廣東省內貧困地區培養人才的任務。除了常規招生計劃外,學校承擔了面向中西部地區的協作計劃,面向內蒙古、青海、新疆的預科計劃,內地新疆高中班招生計劃,以及面向廣東省內貧困地區招收農村專項計劃。
南方醫科大學建立了完善的本科專業建設和淘汰機制,緊跟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先后開設了康復治療學、臨床藥學、法醫學、兒科學、麻醉學、精神醫學、助產學等專業,為國家培養急需醫藥人才。開展了臨床醫學卓越創新班、名老中醫傳承班、預防醫學卓越創新班、生物醫學工程本碩連讀培養等特色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研究生招生
全日制博士招生規模居全省第三
南方醫科大學2017年全日制碩士招生1329人,招生規模居全省第7;全日制博士招生308人,招生規模居全省第3。
近年來,南方醫科大學不斷進行招生選拔機制改革。其中包括實施博士生“申請—審核制”招生,加大創新型人才的選拔力度,有效地促進博士生源質量的提高;實施“基礎臨床聯合培養”專項計劃,支持具有相同研究聚焦點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生導師聯合招生,實施團隊制導師指導方式,推進臨床與基礎學科科研融合,推進臨床問題導向型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實施“南醫優生優培”專項計劃,實施優質生源戰略,執行創新能力培養計劃,提高優質生源教育質量,促進優秀科研成果產出;建立招生計劃動態調整機制。貫徹“質量導向,分類培養,重點支持,兼顧扶持”的原則。強調培養質量在績效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重視學術型與專業型研究生不同的培養條件要求;支持重大學科平臺、重大科研項目和重點導師;扶持社會急需學科和具備良好發展潛力的學科。
原標題:南方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陳敏生、校長余艷紅談高水平大學建設
3學科列全球前1%增加6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