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案
來源:E度高考網整合 2010-07-12 17:37:08
第一單元:從宇宙看地球
第三節: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公轉的概念、運動規律及特點。
2、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成因及其緯度變化規律。
3、理解五帶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帶的劃分及各帶日照情況。
4、能夠準確畫出兩分兩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的示意圖,并說明地球上不同地帶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
教學重點:
地球公轉的運動規律及特點。
2、黃赤交角的形成。
3、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及原因,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教學難點:
1、黃赤交角的形成。
2、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及原因。
教具準備:地球儀、多媒體設備及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復習地球自轉的相關知識,自轉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義。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讀圖“陽光花園”正午太陽變化示意圖,思考問題:“陽光花園”一樓在六月份陽光充足,到了一月份陽光怎么就被前排樓房擋住了呢?
[講授新課]:
一、地球的公轉
【提問】地球運動的另一種形式是繞日公轉,哪位同學能根據初中學習的知識和教材插圖所給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轉?
【演示】讓學生以講桌面作為地球公轉軌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轉運動。提示學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轉的方向和公轉的狀態,讓其他學生觀察和評價演示是否正確。
【提問】你能總結出地球公轉的方向?公轉中地軸的姿態嗎?
【觀察】學生觀察多媒體課件有關內容,分析說明地球公轉的軌道、方向和速度等特點,并試著回答。
【講述】地球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公轉方向自西向東;地球繞日公轉中出現近日和遠日現象。開普勒第三定律證明:地球位于近日點及附近時,公轉速度快,位于遠日點及附近,公轉速度慢。這對地球上冬夏季節的時間長短都有一定影響。
【演示】要求學生用手撥動地球儀自轉,同時手持地球儀使其公轉,演示自轉和公轉的疊加運動。
【提問】地球運動是自轉和公轉兩種運動疊加而成的,兩種運動同時存在,緊密聯系,這種聯系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具體表現是什么?
【活動】讓學生分組用地球儀邊演示邊思考和議論上述問題。
【總結】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相互關聯,密不可分。表現在時間上:地球公轉一周為360°,是一恒星年,相當于地球自轉了365日6時9分10秒。在空間上:地軸和公轉軌道平面(黃道面)之間有66°34′的傾角,且北極永遠指向北極星附近,由此產生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黃赤交角,為23°26′。
【活動】要求學生在圖上描畫出南北回歸線,同時畫出四條太陽直射光線(用直線箭頭來表示)。觀察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光線與南北回歸線關系及在一年中如何變化。
【總結】可利用太陽直射光線與南北回歸線的關系,確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空間位置。
【思考】請同學們思考并完成太陽直射點移動示意圖。
……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