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政治真題匯編:《認識論》(2)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09-10-13 11:23:18
15、(2008廣東政治卷24).下列詞語中符合認識運動反復性和無限性的是( )。
A.一概而論 B.千慮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16、(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9).“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倉廩實(倉廩:倉庫)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古人這些話揭示了一個道理:( )
A.物質資料的生產包括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生產
B.物質資料生產的發展必然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
C.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D.社會的生產關系就是社會的道德關系
17、(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15). 16世紀末,伽利略通過比薩斜塔所做的自由落體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的降落速度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說法。這一事例說明( )
A. 認識是實踐發展的動力
B. 真理與謬誤是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C.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D.感性認識只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
18、(2008上海政治卷共同部分22).(不定項)中國改革開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前進。這說明()
A.實踐是由理論派生的 B.理論對實踐具有決定作用
C.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D.理論要和實踐相結合
19、(2008江蘇政治卷27).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堅持( )
A.聯系的觀點 B.發展的觀點 C.實踐的觀點 D.矛盾的觀點
20、(2008全國卷Ⅰ3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7年以來,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持續上漲,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糧食危機,30多個國家由此發生民眾的抗議和騷亂,一些發達國家出現了搶購大米等食物的風潮,糧食危機有向世界蔓延之勢。
材料二在過去五年中,我國政府從加強農業基礎入手,把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作為首要任務,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全國糧食連續四年增產,儲備充足。
(3)結合材料,闡述我國政府著力抓好糧食生產所體現的歷史唯物主義的道理。(10分)
21、(2008全國卷Ⅱ3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共產競取得的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套主義的寶責經驗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套公平結合起來。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二
注:勞動者報酬指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報酬,包括工資、獎金、津貼、上下班交通補貼、單位支付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營業盈余指單位創造的增加值扣除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和固定資產折舊后的余額。它相當于企業的營業利潤加上生產補貼。(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材料三
據統計,l998年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資總額是企業利潤的2.4倍,到2005年降到了0.43倍;l998年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是4.3%,到2006年提高到了21.36%。
(1)從認識與實踐關系的角度,說明黨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學依據。(10分)
22、(2008北京文綜38).(33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回答下列問題。
三十年來,實踐上的每一次創造,理論上的每一次突破,事業上的每一次進步,無不閃耀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光輝。
(1)為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0分)
23、(2008寧夏卷39.)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紀80年代以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組織數百位科學家經過長期的觀測、調查、實驗和分析探討,先后發布了四個“氣候評估報告”。1990年報告稱“近百年氣候變化可能是自然波動,或人為活動,或二者共同影響的結果”;1995年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對地球氣候和氣候系統的影響已經可以“被檢測出來”;2001年報告認為,“新的更強證據表明,過去50年觀測到的大部分氣候變暖可能歸因于人類活動”;2007年報告強調,“人類活動很可能是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并將這種可能性從2001年的約66%提升到90%以上
(1)結合“氣候評估報告”關于地球變暖原因的描述,說明人類追求和發展真理的特點。(12分)
24、(2008四川延考卷39)材料二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是回!”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然而,1972年后的26年間黃河有21年出現過斷流現象。斷流嚴重影響了黃河兩岸的生態系統和人民的生產生活。
據有關方面研究,黃河斷流與人口增加、經濟發展、氣候趨于干旱、中上游過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關。
長期以來,黃河管理以防洪治理為主,水資源“自由取用”,優先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視生態系統的需要。隨著“生態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12月,國務院批準了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國家計委、水利部聯合頒布了《黃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調度方案》和《黃河水量調度管理辦法》,授權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對黃河水量實行統一調度。1999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正式對流域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變以往的“以需定供”為“以供定需”,根據水資源與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優化配置水資源。
2000年以來,在氣候條件大體不變的情況下,黃河已經連續8年未斷流。黃河已逐步重現往日奔騰不息的風采。
(7)結合材料,分析黃河水資源利用的實踐與觀念創新的辯證關系。(8分)
25、(2008江蘇政治卷35).為調整我國法定節假日制度,國家有關部門開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召開多次座談會,聽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及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將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在網上公布,約155萬網民參加了民意調查。經廣泛調研和深入論證,國務院于2007年12月16日正式頒布了修改后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2)上述材料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哪些道理?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