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還有100天:復習黃金時段如何提高復習質量
2008-02-25 10:56:58東北新聞網
春節已過,寒假結束,新學期開始,距2008年高考還有100天左右,高考復習進入了黃金時段。黃金時段的復習應該注意些什么?提幾點意見供考生參考。
一、進入狀態
我在放假前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了放假期間的“自主時間”這一概念,開學了,“自主時間”結束了,隨堂聽講、跟著老師系統復習已經進入了最后的階段。按照記憶的規律,高考考試越近,精力越集中,記憶效果也越好,因此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講,開學進入狀態最重要,進入狀態越快越好。精華復讀班已經開課,有的學生跟我說:“心收不回來,需要一個過渡期才能進入狀態。”我十分理解他們的心情,但是過渡期不能過長,不在狀態的復習是沒有效果的。如何盡快進入狀態?有幾個方法考生不妨試一試。
第一是生活要規律,在保證一定睡眠的基礎上要按時作息,課間要做徒手操,中午用一點時間閉目養神,保證每節課精力充沛。不喝茶,不喝咖啡,有條件的考生做到每天淋浴一次;第二是多做幾道題,用練習題把感覺、狀態盡快找回來;第三是朗讀,英語、語文需要讀的放出聲音朗讀,“看”不容易暴露問題,“朗讀”可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最后是適度縮短一個學科的復習時間,讓學科復習交換加快節奏。說實在的,進入不了狀態的考生需要一點焦慮情緒,適度的焦慮會產生緊迫感。
二、保持節奏
和運動員大賽前一樣,生活、訓練要保持節奏,狀態要平穩,到了六月的高考,狀態自然進入高潮。高考復習的節奏主要表現在時間的掌握和效率的高低。花最少的時間爭取最大的效益是我們追求節奏的理想目標,這是高考復習節奏的外在表現。高考復習節奏的內在表現是思維節奏,高考要考查各種能力,但是以考查思維能力為核心。
所謂思維節奏不僅僅是快與慢的問題,思維的敏捷性當然很重要,高考是定時考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試題要求,這當然要求思維的敏捷性要快;思維的節奏性還表現在“準”上,解題要尋找切口,切口找到了,題的缺口就打開了,尋找切口要準,思維準確了,切口找到的就快,就能加速完成題目的時間;思維的節奏還表現在思維的邏輯性、思維的嚴密性和思維的層次性上,最高級的是思維的創造性。保證思維的節奏最好的辦法是反思。對于做錯了的題要反思為什么出錯;對于不會做的題更要反思,為什么找不到解題的切口?既令是會做的題也要反思怎么尋找的切口?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不斷地進行正反兩個方面的反思,思維的節奏感就有了,思維就進入狀態了,日久天長,訓練、反思不斷,高考就進入了最佳狀態。
三、提升信心
精華復讀班一個考生開學后跟我說:“怎么好像什么都忘了、都沒記住?越來越沒有信心了。”我告訴他復習和考試不是儲存和提取的關系,沒有一個考生在臨考前會說:“我全記住了,我全會了。”學習、復習是一個吸收、消化能量并轉化、儲存的過程,知識轉化為能力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積淀的過程。這些過程完成得好,智慧火花迸發的就好。高考時就是智慧火花碰撞的過程,高考是在考查知識的同時側重考查能力,基礎扎實的考生在考場上不斷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一道一道試題迎刃而解。因此每一個考生對自己都要有信心,我們的考生在智力上沒有什么差異,差異主要表現在非智力因素上。一位名人講過這樣一句話:“什么是能力?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只要認真復習,只要基礎扎實,智慧的火花一定會在你的頭腦中迸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