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專業介紹: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7-01-31 10:48:48新浪考試
材料是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與先導,材料、能源和信息被認為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世界各發達國家和我國重點發展的帶頭學科,材料工業是我國的重要基礎工業。
為了適應現代科學技術和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致力于培養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計算機基礎和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受到較強工程技術和近代儀器分析研究方法的訓練,以及掌握較寬厚的、系統的材料科學基礎知識,如量子力學與統計物理、固體物理、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的力學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學性能、現代分析測試技術等,能夠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改造和管理的高層次、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材料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人才。
根據拓寬基礎和專業面的原則,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設置“材料科學與工程”一個本科專業,使培養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創造能力,以適應材料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需要。學生畢業后既可從事材料組成、合成工藝、組織結構與性能之間規律性的基礎科學研究工作和材料質量控制、性能改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研究開發的工程科技工作,又可獨立承擔相關專業領域內的教學和管理工作。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本科生學制四年。用三年左右的時間系統完成理論基礎、人文科學、工程技術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和實踐后,再進行較深入的包括專業課程的學習綜合論文訓練(畢業論文設計)在內的專業訓練。
根據清華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分階段有統籌”培養模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部分優秀本科生可進入這一模式進行培養,通過本碩統籌培養過程的學生可以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亦有機會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已有幾十年的培養研究生的經驗,造就了一批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方面的高級人才。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現有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核燃料循環與材料等三個專業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并且還設置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全系現有在讀博士研究生150余人,在讀碩士研究生150余人。已有多名博士研究生的博士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擁有一支學術造詣高、極富創造力的師資隊伍,共有教授33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25人),副教授30人,還有如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師昌緒院士、嚴東生院士,美國密執安大學田增英教授、國家科技部首席科學家翁宇慶教授等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兼職教授。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載能離子束與材料的相互作用;薄膜材料及微觀結構分析;微結構與計算材料學;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生物及仿生材料;表面改性;強度與斷裂;金屬材料及相變理論;電子材料與器件工藝;新型炭材料;復合材料;信息功能陶瓷材料;新型結構陶瓷材料;材料設計與模擬;環境材料;輻照效應;反應堆結構材料。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承擔了多項國家863、973高科技新材料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各部委、省市科研開發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多項和部省級科技成果獎等近100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和學術會議發表論文1000余篇,獲國家專利50余項。從1995年清華大學設立科技論文優勝流動杯以表彰科研成就突出的院系以來,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已連續6年獲得清華大學科技論文優勝流動杯。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新系館――清華大學技術科學樓已于1999年4月正式落成,共有8000余平方米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基地。設有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先進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同時有跨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物理系、化學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和核能技術研究院等系所、專業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擁有先進的現代分析測試儀器設備,為材料的微觀結構、合成與加工、性能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更詳盡的資料,請光臨本系網站獲取:http://www.mse.tsinghua.edu.cn。熱切歡迎有志于為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發展作貢獻的同學們報考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要求考生無色盲,考生其他身體要求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和《2004年清華大學招生體檢標準》。